政信类信托产品有何优势?怎么选购?

  政信类信托产品是指信托公司与各级政府在基础设施、民生工程等领域的融资开展的合作业务。这类产品的融资方一般是各级地方政府的投融资平台,承担了地方一些基建设施、污水处理、土地整理、城市开发等承建功能。

  政信类信托产品的优势体现在极为良好的兑付记录以及微乎其微的风险。之所以具有这样的优势是因为两大原因:一是政府的违约成本高;二是信托公司在前期风控筛选项目的时候对政信项目的资质和风控措施、还款来源等都有严格的要求。

  那么,政信类信托产品如何选购呢?下面介绍政信类信托产品选购的五大原则:

  1.所在区域的经济情况和地方政府财政实力

  如果在政信类信托的要素中排序的话,最重要的应该是区域。其中经济数据可以客观反映部分情况,可以通过统计部门网站或者经济年鉴查到一些数据,例如政府的一般预算收入等。一般预算收入主要来源于税收,相对稳定,能够客观体现当地的财政实力。如财政收入的构成,土地出让收入占比,以及当地支柱产业等因素。除此之外,也需要考虑债务率或者负债率,这个一般就需要从统计部门或者信托公司的尽职调查中获取(目前政信类信托发行较多的区域是长三角、各省会城市下辖区级、经济较发达的地级市等,各区域的详细情况以及如何判断我们会在接下来的《如何选到优质的政信类信托(之二)》里详述)。

  2.融资主体实力较强,最好是发债主体,再融资能力强

  首先要看城投公司的股东背景,尽量选择的融资方,要看是什么级别的地方政府,一般而言行政级别越高财政实力较强违约成本较高。如果是县(区)级城市,重点选经济百强县(区)。再者关注城投公司的资产状况,例如存款、存货、应收账款、一些无形资产等等。

  城投公司再融资能力

  其实未必融资比较多的地方城投平台就一定要考虑规避,银行和信托公司能够持续为其融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融资主体的还款能力和资产实力,这是逆向来看的。再融资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城投公司的业务拓展,以及地方发展战略的实施,一般而言要格外关注有发债资格的融资主体。首先看所发债权以及主体信用的评级,评级的高低反映了融资主体的信用优质程度,其次看发债规模、期限和票面预期年化利率,再者也可以看一下发债说明书,对发债主体有进一步的了解。总的来说发债主体资质越好的,政府注入的优良资产一般也越充分,一旦发生风险其处置资产变现进行兑付或者履行担保的能力就越强。

  3.有足值的土地抵押或者应收账款质押

  如果是政府划拨的土地,则需关注其是否经过了法定程序城投公司是否对其有处置权。如说是出让土地,则需关注土是否签订出让合同、是否缴纳土地出让金,土地是否闲置以及闲置是否超期。应收账款质押是政信类项目中最常见的风控手段,需关注此项应收账实际债务人是谁,是否有相关协议或者政府批复等。如果所在区域经济比较发达,土地流动性较好,土地的价值也比较大;如果所在区域经济较弱,土地的流动性是很差的,那么最好抵押率要比较低,最少要四折以下。政信类信托里面抵押物并非最核心的风控点,核心的风控点是政府的违约成本,如果万一发生违约,信托公司去变卖抵押物也是很长的流程。

  4.第三方的担保措施

  一般政信类项目过去最常用的方式是出具人大决议或者财政局承诺函等,但是根据463号文的要求,地方政府不得以任何直接或间接形式的提供担保承诺,所以目前最常见的就是城投公司融资,另外一家城投公司担保。这种情形下其实就是要去分析担保方的资质,因为与融资方同属城投公司,分析方式类同。

  5.当地行政长官任内发行的产品

  一般而言地方政府有中长期区域经济规划性质的“五年计划”等,存续期在其任内的产品,从政治信誉角度发生违约的概率较低。

  由于每个地区的经济情况差异较大,政府的信用度不同,融资平台的资质不同,具体的每个政新类信托产品的性价比在不同时点还是有差异。只要把握好以上五大原则,投资人一定能选择到满意的政信信托产品。

  相关介绍:十家地方政府背景的信托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