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气”婆婆存钱本事强

楼主是84年的金牛女一枚,家乡是一所三线小县城,06年大学毕业直接签了城里一所私立学校当英语老师。记得第一个月工资还不到一千,后来最多就是一千三四,学校提供住宿,水电免费,自己买了一套电磁炉做饭。现在想想不知道当时怎么回事儿,没有攒过一分钱,通常都是“月光”。一部分花在了家里人身上,给弟妹买衣服,给爸妈买礼物等等,另外一部分就是自己花,衣服鞋子买了一堆。

两年后通过考试进了一家事业单位,用我爸妈的话说就是“稳定”了。后来就是按部就班地恋爱、结婚、生子。老公跟我一样,在企业打了两年工,然后考进了事业单位。09年结婚时,老公对我的财政情况很惊讶,工作两年,存款为零,相比之下,他自己已攒下了两万元,还买了一台笔记本电脑。强烈的对比让我痛定思痛,决定要好好学学理财,坚决不能再当月光族了。

婚后跟公公婆婆在一起住了四年时间,老公的村离我们上班的县城不算远,坐公交、骑电动车都用不了半个小时。期间在公婆的支持下,我们在10年贷款买了房子,然后生了孩子,婆婆一直帮着带到了三周岁。我和老公每天往返于单位和公婆家,虽然很辛苦,但也很满足,尤其是晚上回家看到宝宝的笑脸,觉得什么样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婆婆是个传统的农村妇女,秉承着“勤俭持家”的美德,我的理财观念很大程度上受到她的影响。我们在家住的那段日子,起床后婆婆已经做好了早餐,下班回到家晚饭也在等着我们了,还不用交伙食费。婆婆专门开了一块菜地,春天有菠菜、油麦和韭菜;夏天有西红柿、茄子和豆角;冬天有大白菜、萝卜。这样在吃上我们能节省一大笔花费,而且自己种的菜吃起来很放心。婆婆自己不讲究穿戴,也总是让我们少买些衣服,再加上那时候刚生完孩子,身材走样,感觉穿什么都不好看,减少了不少衣服的开销。

婆婆不但帮着带孩子,还在孩子身上吃穿方面贴了不少钱,老人都是这样,对自己"抠门",对孩子尤其是下一代却大方得很。我和老公平常上班,周末就带着宝宝去公园、去河边玩耍,花不了几个钱,却很充实、惬意。我们就在这平平淡淡的日子里一边还贷,一边攒下了新房的装修款。房子是期房,又晚交了,两年后也就是12年秋天我们才拿到钥匙。因为不是婚房,我们装修得很简单,考虑到孩子的原因,在材料上比较用心,力求最环保。12年年底装修完,13年春买好家具、家电什么的,把我们的积蓄花得差不多了,然后晾了半年多,我们在13年秋天搬进了新家。正好孩子已经到入园的年龄了,把他送到了小区旁边的幼儿园。

我们一家三口就这样搬离了公婆家,公婆很不舍得孙子,其实我也很留恋跟他们住一起的日子。我说让他们跟我们一起去新房住,他们看起来很高兴,但还是不愿意离开村子,他们不习惯城里的生活,好在我们离得并不远,周末可以经常回来。就这样我和老公开始了独立带孩子的日子,在城里的开销肯定大多了,尤其是加上孩子的托费,还有房子贷款。我开始接触挖财,并在手机里下了软件,记好每一笔开支,做好每一项预算。我和老公每月加起来四千多,房贷每月一千多点,孩子托费四百。我们把剩下的钱一部分定存,另一部分放在余额宝里,打算攒够五万就买银行理财产品,现在离目标已经不远了。婆婆的“抠门"对我的影响根深蒂固,我要努力做一个精打细算的主妇,让我们一家三口的日子过得既简单又不简单。简单就是要少花钱,不简单就是要有意义,其实一家三口相亲相爱地在一起就是最有意义的事儿,爬爬山、逛逛公园,还花不了什么钱。

婆婆是个闲不住的人,不用带孩子了她就在村里的蔬菜大棚打工,不但能挣点工资,还可以低价买到甚至免费得到新鲜蔬菜,再加上她的菜地,我们每周都回去,回来时就大包小包带回很多菜,冰箱里塞得满满的。有时婆婆在家里蒸好馒头、花卷,回来让我们带一些,放到冰箱慢慢吃。我们现在在吃饭上的开销仍然不多,因为"抠门"的婆婆替我们省了好多。我见过也听过好多婆媳矛盾的事儿,所以觉得有这样的婆婆真的很幸福,我喜欢她的“小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