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元是什么官 宦海沉浮的通行证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生动形象地描述了古代考生拿到“通知书”后的喜悦心情,考中就已经这么开心了,要是考了第一名那岂不是更加美滋滋。不过话说回来在科举考试里“状元”到底是怎样一个身份呢?

科举考试名列第一的称为“元”,乡试第一称解元,会试第一称会元,殿试第一称状元。

科举考试开始于隋朝,经历了唐、宋、元、明、清,接近一千三百年,据统计一共产生了777位状元。

“万般皆下品,只有读书高”,“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这是古人对于读书的崇高评价,因为在“士农工商”的社会阶级排名里,读书是通往“仕”的直接途径。

 

科举取得最好成绩的前三名分别称状元、榜眼、探花,这只是个成绩排名称谓,并不是官职,所以没有品级。拿到状元可以说是拿到了当官的通行证,但到底派去担任什么职位要看皇帝怎么用人。历史上的状元有被派去做七品县官的,有进翰林院的,也有直接辅佐朝政的等等。例如在明清时期,状元会被授予翰林院修撰,从六品的职位,相当于现在的中央办公厅副厅级秘书。榜眼、探花会被任命为翰林院编修,正七品,相当于现在中央办公厅正处级秘书。这些官职不大,但有很广阔的升职空间。

 

历代能拔得状元头衔的大多是世家子弟,从小教育环境优渥,又出生在重臣或名士之家,有良好的教育资源,还有不少是祖孙都是状元的家族。也有不少出身寒门的状元,比如宋代吕蒙正、元代关汉卿都是出身贫寒。

状元是我国从科举制中诞生的独有的人才称呼,到今天我们也还是会用这个来夸赞考试第一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