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二月,曹操攻黎阳,与袁谭、袁尚战于城下,谭、尚败走,还邺...阅读答案

发布时间:2020-07-28 23:58:3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春,二月,曹操攻黎阳,与袁谭、袁尚战于城下,谭、尚败走,还邺。诸将欲乘胜攻之,郭嘉曰:“袁绍爱此二子,莫适立也。今权力相侔,各有党与,急之则相保,缓之则争心生。不如南向荆州以待其变,变成而后击之,可一举定也。”操曰:“善!”五月,操还许,留其将贾信屯黎阳。

后袁尚果自将攻袁谭,大破之。谭奔平原,遣辛毗①诣曹操请救。辛毗至西平见曹操,谭意,群下多以为刘表强,宜先平之,谭、尚不足忧也。荀攸曰:“天下方有事,而刘表坐保江、汉之间,其无四方之志可知矣。袁氏据四州之地,带甲数十万,绍宽厚得众心;使二子和睦以守其成业,则天下之难未息也。今兄弟遘恶,其势不两全,若有所并则力专,力专则难也。及其乱而取之,天下定矣,此时不可失也。”操从之。

后数日,操更欲先平荆州,使谭、尚自相敝,辛毗望操色,知有变,以语郭嘉。嘉白操,操谓毗曰:“谭必可信,尚必可不?”毗对曰:“明公无问信与诈也,直当论其势耳。今一旦求救明公,此可知也。尚见谭困不能取,此力竭也。兵革败于外谋臣诛于内兄弟谗阋国分为二连年战伐介胄生虮虱加以旱蝗饥馑并臻天灾应于上人事困于下民无愚智皆知土崩瓦解。此天亡尚之时也。以明公之威,应穷敌,击敝寇,无异迅风之振秋叶矣。天以尚与明公,明公不取伐荆州,荆州丰乐,国无亡衅②。今因其请救而抚之,利莫大焉。且四方之寇,莫大河北,河北平,则六军盛而天下震矣。”操曰:“善!”许谭。

冬,十月,操至黎阳。尚闻操渡河,乃释平原还邺。尚将吕旷、高翔叛归曹操,谭复刻将军印以假旷、翔。操知谭诈,乃为子曹整娉谭女安之,引军还。

注:①辛毗(Pí),字佐治,颍川阳翟人。辛毗先事袁谭,后归附曹操,官至卫尉。谥肃侯。②衅:征兆。

                                       (选自《资治通鉴·卷第六十四》,有删改。)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辛毗至西平见曹操,谭意        致:转告

B.力专则难也                   图:谋取

C.谭必可信,尚必可不           克:克服

D.谭复刻将军印以假旷、翔        阴:暗中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今一旦求救明公       莫大河北

B.尚见谭困不能取       明公不取伐荆州

C.绍宽厚得众心        乃为子曹整娉谭女安之    

D.此天亡尚之时也       许谭

3.下列句子全部是劝说曹操攻打袁尚的理由的一组是(      )(3分)

① 急之则相保,缓之则争心生

② 及其乱而取之,天下定矣

③ 使谭、尚自相敝

④ 尚见谭困而不能取,此力竭也

⑤ 河北平,则六军盛而天下震矣

⑥ 尚将吕旷、高翔叛归曹操

A  ①②④  B  ③⑤⑥  C  ②③⑥   D  ②④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3分)

A. 曹操把袁谭、袁尚打得逃到邺城,但曹操听了郭嘉的建议后就没有乘胜追击。

B. 袁氏兄弟内讧时,曹军将领都认为此时不须进攻,只有辛毗力主要抓住机遇。

C. 曹操不愿援助袁谭的原因是认为袁谭不可信任,并且对袁尚的实力心存戒备。

D. 曹操通过袁谭送印的事,明白了袁谭并非真心归降,就用联姻计稳住了袁谭。

5.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3分)

 兵 革 败于 外 谋 臣诛 于 内 兄弟 谗 阋 国分 为 二  连  年  战伐 介 胄 生虮 虱  加以 旱 蝗 饥馑 并 臻 天灾 应 于 上人 事 困 于下  民  无  愚 智皆 知 土 崩瓦 解

6.翻译下面的句子。(7分)

①使二子和睦以守其成业,则天下之难未息也。(3分)

                                                                          

②以明公之威,应穷敌,击敝寇,无异迅风之振秋叶矣。(4分)

                                                                               

 

网友回答

【答案】

1.C

2.B

3.D

4.B

5.兵革败于外/谋臣诛于内/兄弟谗阋/国分为二/连年战伐/介胄生虮虱/加以旱蝗饥馑并臻/天灾应于上/人事困于下/民无愚智/皆知土崩瓦解

6.①假如他的两个儿子相处融洽友爱,这样来共守已有的基业,则天下的灾难就不能平息。(采分点:使、息、大意各1分) ② 凭您的威势,对付处于困窘境地的敌人,攻打疲惫的敌军,同疾风吹落秋天的树叶没有什么差别。(穷、敝、 “无异”后省略的“于”的意思、大意各1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解答此类题,要调动记忆,结合对字形的分析,联系语境考察。但大多可采用简捷有效的“代入法”,即将各选项意义代入原文,考察其与上下文语境是否相符。题中,C项的“克”是“攻下,战胜,打败”之意。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解答此类题,可用结构分析法,分析该虚词在句中的结构作用,从而推测其意义。本题中,A项的“于”都作介词,但前“于”表动作对象,相当于“向”;后“于”表比较,相当于“比”。B,项的“而”都作连词,都表转折,相当于“却”。C项,前“以”作介词,表原因,相当于“因为”;后“以”作连词,表目的,相当于“来”,也可不译。D项,前“乃”作动词,表判断,“是”;后“乃”作副词,相当于“就”。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首先要看清题干的要求,然后从文中找出筛选信息的区间,运用排除法找出答案。本题要求的是选出“劝说曹操攻打袁尚的理由”,而①是郭嘉提出放弃攻打邺城,应去攻打荆州的建议;③是曹操认为不用此时攻打袁尚;⑥所讲之事发生时曹操已经开始攻打袁尚:它们都不属于曹操攻打袁尚的理由。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4.

试题分析: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把每一选项和文中相应的事件对应,针对选项划定区域,小心比对,看是否搞混与事情发生有关的人物、时间和地点。本题中,B项的错误在于:不只辛毗一个人主张,还有荀攸。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5.

试题分析:给文言文断句,要抓住一些标志,结合文句意思进行。这些标志,有的是虚词,比如,“夫、盖、若夫”等虚词常在句首,“也、哉、乎、耶”等常在句末,“而、然、故、者”等多在句中停顿处,等等;有的是对称式短语,有的是“曰”等对话式词语。除此之外,有时还需依靠找出动词和它们的宾语来断句,有时也还得认真揣测文意。题中,对称性词语“兵革败于外”和“谋臣诛于内”、“兄弟谗阋”和“国分为二”、“天灾应于上”和“人事困于下”等都是断句的重要参考。“民无愚智”后可断可不断。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6.

试题分析:翻译句子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字字落实,达到“信、达、雅”的标准。同时要注意实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的翻译;还要注意一些虚词,一些虚词,也有意义;再就是注意一些特殊句式的翻译也要到位。本题第(1)小题中的“使”是“假如”之意;“息”是“平息”之意。第(2)句中的“穷”是“困窘”之意;“敝”是“疲惫”之意;“无异”后省略的“于”的意思是“同、跟、和”。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

春季,二月,曹操进攻黎阳,与袁谭、袁尚在黎阳城下大战,袁谭、袁尚败走,退回邺城。曹军将领都提出要乘胜攻打邺城,郭嘉说:“袁绍(生前)喜欢这两个儿子,没能决定让谁作继承人。如今,他们权力相当,各有党羽辅佐。局势危急,就相互援救;局势稍有缓和,就又会争权夺利。不如向南进攻荆州来等待他们兄弟变乱,变乱发生后,再攻打他们,可以一举平定。”曹操说:“好!”五月,曹操回到许都,留部将贾信驻守黎阳。

不久,袁尚果然亲自率兵攻打袁谭,大败袁谭。袁谭逃到平原,袁谭派辛毗到曹操那里求救。辛毗到西平拜见曹操,转达袁谭求救的心意。曹操部下官员多认为刘表势大,应当先平定他,袁谭、袁尚自相残杀,不足忧虑。荀攸说:“目前,天下正争斗激烈,而刘表坐守江、汉之间,可知他没有占有四方兼并天下的大志。袁氏家族占据四州土地,有兵马数十万,袁绍因为品性宽厚而得民心,假如他的两个儿子相处融洽友爱,这样来共守已有的基业,则天下的灾难就不能平息。如今他们兄弟结怨交恶,势不两立,如果一个人吞并了另一个人,则力量就会集中起来,力量集中后,再想谋取就困难了。应该趁他们内斗相持不下时,动手夺取,天下就可以平定了,这个机会不能失去。”曹操听从了他的建议。

过了几天,曹操又打算先平定荆州,让袁谭、袁尚互相削弱。辛毗观察曹操脸色,知道他又改变主意,就去告诉郭嘉。郭嘉报告曹操,曹操对辛毗说:“袁谭是否一定可信?袁尚是否一定能被攻克?”辛毗说:“您不要问是可信还是有诈,只应直接来看整个形势的发展变化。如今,袁谭忽然向您求救,其情形表明他已走投无路;袁尚看到袁谭陷入困境,却不能一举攻破袁谭,说明袁尚也已智穷力竭。那形势是军队在外战败,谋士在内被杀,兄弟内讧,国分为二,连年征战,将士的甲胄里都长出虱子。再加上旱灾蝗灾饥荒同时发生,上有天灾相应,下有人祸困扰,无论是聪明的还是愚蠢的百姓,都已知道袁氏统治将要土崩瓦解。这正是上天灭亡袁尚的时机。凭您的威势,对付处于困窘境地的敌人,攻打疲惫的敌军,同疾风吹落秋天的树叶没有什么差别。上天把消灭袁尚的机会赏赐给您,您不去进攻,反而要讨伐荆州。荆州年丰民乐,没有灭亡的征兆(没有机会可供您利用)。现在,利用袁谭的求救而去援助,没有比这更有利了。况且四方的敌人,没有比占据黄河以北的袁氏更强大的了。您平定黄河以北后,就军威大盛,震动天下了。”曹操说:“好!”于是,答应出兵救援袁谭。

冬季,十月,曹操进军到达黎阳。袁尚听到曹军渡过黄河的消息,就解除了对平原的包围,撤回邺城。袁尚部将吕旷、高翔背叛袁尚,投降曹操。袁谭又暗中刻好将军的印信,送给吕旷、高翔。曹操知道袁谭并非真心归降,便给儿子曹整娶了袁谭的女儿(娉:问名。古代婚礼“六礼”之一。即男方请媒人问女方名字和出生年月日)),用此来安抚袁谭,然后率军回去。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