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而上学”究竟是什么意思,形而上学是什么意思?
网友回答
我们无论在以前的课本上还是在生活中,总能听到“形而上学”这个词,有时候这个词给人不好的感觉,有点不会变通的意味,但有时候又令人觉得很高大上,例如追求“形而上”的东西这样的说法。那么,究竟什么是“形而上学”呢?其实上面这两种感觉都是对的,“形而上学”有两种含义。哲学形而上学有哲学的意味。指追求一种关于世界的认识方面的思想、理论。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周易系辞上》)什么意思呢?朱熹解释说,形而上者无形无影,是此理;形而下者有情有状,是此器。意思就是说,形而上者寻找一种最高原因的基本原理,当然朱熹的“理”跟基本原理有些差别,但可以大体做此理解,就是万事万物都遵循这个的理,是形而上者,是没有具体的形态和影像的。而形而下者呢,就是有形状的,就是器。我们讨论过柏拉图的理念论(柏拉图的洞穴比喻:你会怎样对待那个知道真相的人?),用柏拉图的理念论来说,万事万物的理念就是“形而上者”,而具体的事物,就是“形而下者”。因此,我们厉害的翻译家们在翻译亚里士多德的一部作品的时候,就用了这个概念。古希腊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是百科全书式的人物,就是说在所有领域都有涉猎。我们知道古希腊的时候各个学科刚刚起步,所以那个时候的大哲都是什么都研究的。亚里士多德的学生在编辑他的著作的时候,按照领域分类,把关于自然现象的作品归在一起,称为“物理学”。把讲述现象后面的本质啊灵魂啊意识啊认识啊这些内容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4b893e5b19e31333365653766的作品,放在“物理学”的后面,直译过来就是《物理学之后》或者《后物理学》。中文这样翻译自然不通,于是我国的翻译家们就把这个《物理学之后》或者《后物理学》翻译为《形而上学》。这个翻译是非常精当的,而且画龙点睛,非常符合我国典籍中对“形而上”的诠释。亚里士多德在这些作品中对世界的起源、认识的来源、万事万物的本质等等思考的内容,是寻找“形而上”之“学”,因此翻译成《形而上学》。久而久之,人们就习惯在哲学的同义词上使用“形而上学”这个概念的。因此我们平常说某某的作品,艺术或者文字,具有了形而上的意义,是说具有哲学意义,探讨到了事物的本质的层面。与辩证法对立的思维方式政治书上关于“形而上学”的定义是与辩证法对立的一种思维方式。这样的说法来自于黑格尔、马克思以及恩格斯。黑格尔是德国古典哲学的集大成者。在哲学发展到黑格尔那里,跟古希腊时期远远不同。黑格尔认为,在以往的“形而上学”(哲学)理论中,总是把寻求的本体当成永恒不变的东西。就像古希腊人追求的本源啊,万事万物的本体啊这种,黑格尔认为都是设定一个具体的东西,例如理念啊,质料啊,不动的。那为什么这个本体一定是不动的呢?黑格尔认为这是用凝固、僵死的观点去看待本体,为什么本体不能是动态的呢?于是就有了我们熟悉的辩证法,作为“形而上学”对立的一种思维方式。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的思想,将辩证法发扬光大,就是我们熟悉的对立统一啊,矛盾斗争啊这些内容。必须说明的是,辩证法是一种很深刻的哲学是思维方式,绝不是日常理解的那种对立统一肤浅的那种。而是在事物的发展、认识、本质等方面的思维层次上,使用的辩证法,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辩证的思维方式”,是与“形而上学”相对立的,这里的“形而上学”就变成僵死、凝固的意义了。
网友回答
指用孤立、静止、片面、表面的观点去看待事物;研究单凭直觉(超经验)来判断事物的哲学。有时也指研究哲学的本体论。
“形而上学”一词,最初是由亚里士多德著作的编排者所使用的,用以命名这本著述。“形而上学”(metaphysics)一词,字面义是“在《物理学》之后”(after the Physics)。在此之后,哲学家们渐渐开始用“形而上学”一词,来指代亚里士多德创建的那门学科。尽管有时也用“第一哲学”、“神学”等其他名称,但“形而上学”是更常用的名称。扩展资料:
马克思提出,形而上学因缺乏客观性和可靠性,由唯物辩证法取代已经是事实。在哲学通向现实的人的生活世界的途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了抽象、思辨的形而上学哲学,把现实的人作为哲学研究的出发点,把现实的人的生存境遇与发展命运作为哲学研究的主题,把人的解放、人的能力的充e68a84e799bee5baa631333431366265分发挥和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作为追寻的价值目标。于是在当代的哲学环境中,为形而上学正名不但显得不合时宜,而且显得困难重重。这主要是由于从近代哲学开始,对形而上学的批判深入人心,科学崛起并且超越哲学,使得哲学的地位和作用下降。虽然形而上学在历史上多次受到批判,但是,从来没有像当代这样,无论中外哲学都对形而上学做出了严厉的批判。形而上学被康德和黑格尔做了深刻的分析和批评后,其哲学意义不再有效,其前途被科学的前途所取代。即使是“存在”这种哲学中最大的问题也已经可以用科学解答。哲学史表明,形而上学由于缺乏客观性和可靠性,被唯物辩证法取代已经是事实。中国哲学的反形而上学的结果也同样形成与西方哲学相同的结果。在哲学通向现实的人的生活世界的途中,马克思主义哲学终结了抽象、思辨的形而上学哲学,把现实的人作为哲学研究的出发点,把现实的人的生存境遇与发展命运作为哲学研究的主题,把人的解放、人的能力的充分发挥和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作为追寻的价值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