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而上学是什么意思,形而上学是什么意思?
网友回答
形而上学(metaphysics)是哲学术语。中文译名“形而上学”取自《易经》中“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一语,为日本人井上哲次郎(明治时期)由英文翻译而来。
形而上学也叫“第一哲学”,是指通过理性的推理和逻辑去研究不能直接透过感知得到答案的问题,即:哲学的基本法则。形而上学关注理论哲学的核心问题,如:基础、前提、成因、第一原因和基本结构,又如:所有真实存在的意义和目的。形而上学可以理解为:对“终极实在”的研究,其研究对象是世界的本质e68a84e8a2ad7a6431333330343765。
通俗地讲,形而上学有两种意思:
一是指用孤立、静止、片面、表面的观点去看待事物(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这一含义的形而上学与辩证法相对立)。
二是指研究超越感性经验存在(超经验)的学问,研究本质的学问,研究超自然的哲学;也指研究哲学的本体论。
形而上学被尼采称之为“柏拉图主义”。在西方,形而上学有三个传统分支:
1、本体论——研究存在的问题。
2、自然神学——研究神或众神及关于神的问题。
3、普遍科学(哲学逻辑)——研究第一原则,当中引发其他的询问。例如:非矛盾定律。在特定的范畴下,一个客体不能同时存在又不存在。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形而上学(metaphysics)是与辩证法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观察世界的思维方式。形而上学把事物看成是彼此孤立、绝对静止、凝固不变的。形而上学看不到事物的相互联系,忘记了它的产生、消灭和运动,把变化仅仅归结为场所变更和数量增减,把这种增减或变更的原因视为外力推动的结果。
网友回答
形而上学在不同的语境下的意义,分两个方面,一个是指:以用超验的思辨方式研究非客观或者无形世界的哲学体系,而非科学研究现实世界的现象及规律;另一个指的是:与辩证法对立的 ,用孤立 、静止 的观点观察世界的思维方式。形而上学是一个哲学分支学科。其是对存在的研究。它亦被提出为是对科学以外、无形体、不可证明的事物的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观认为它是脱离实践的,用“孤立、静止的观点”观察事物的思维方式。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用形而上学的观点看问题,势必导致唯心主义,原因是形而上学的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不符合客观实际,并进而夸大主观的作用。扩展资料
1、形而上学是古代的思辨哲学,是唯心主义的基础所在。形而上学的演变和最终被否认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在以黑格尔作为起点的现代哲学开始之后,西方开始普遍质疑形而上学,开始重新开辟道路,开展对传统的革命,加上科学哲学的大体完善,形而上学在19世纪的西方渐成衰落之势。英文“metaphysics”在大陆流行的译法是“形而上学”,取自《易传》中的“形而上者谓之道”,最早由日本明治时期的学者井上哲次郎用以翻译“metaphysics”一词。晚近英语世界中的许多相关研究也进一步表明,虽然不能说“metaphysics”已乏人问津,但总体来说,较之以往其在西方哲学传统中的重要性,说它处在相对衰落的状况中,应该是不为过的。7a686964616fe58685e5aeb9313333663038312、“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形而上学”只在中国有,是中国思想和智慧领域的精华。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形而上学”这一翻译不够恰当,然而更有一部分人认为作为哲学分支的“形而上学”学科用“形而上”的名称可以算得上是语言翻译中信、达、雅的境界。实际上形而上学并不可以简单的认为是静止的、片面的。讨论世界本源问题等本身就是不可分明的,就像中国道家所言的大道一样。但道家所言的道比形而上学这一学科的形而上之物要更加的宽泛一些。希望以后会有更好的定义来解释这一区别。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_ 形而上学(哲学的一个门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