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请为王言乐:“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阅读答案

发布时间:2020-08-04 06:30:2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臣请为王言乐:“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举疾首蹙额而相告曰:‘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疾首蹙额而相告曰:‘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此无他,不与民同乐也。  “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今天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此无他,与民同乐也。  “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1)解释文中加粗词的意思。 举:________     妻子:________ 庶几:________    羽旄:________(2)翻译下列句子。 ①此无他,与民同乐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文中两次重复“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句中“极”的含义是否相同?在文中指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对上文一、二两段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孟子没有直接从道理上推论,而是为齐王描画了两幅对比鲜明的画面,这样说理,直观生动,令人回味无究。B.这两段的文字有许多重复之处,结构也大致相同,这样可以加强文字形式上的排列美,说起来气势贯通,情理并茂。C.在这两段中孟子都是以“今王鼓乐于此”和“今王田猎于此”为假设话题,而且,每一段中百姓两次反映的心声也是一模一样的。这起到了强调的作用。D.孟子通过两幅画面的对比,表明了自己鲜明的思想:他反对国君享乐,主张国君考虑到民生疾苦,要与民同乐。

网友回答

答案:略解析:   (1)举:全;妻子:妻和子;庶几:大概;羽旄:代指旌旗  (2)①这没有别的原因,(只是因为大王能)和百姓共同欢乐。   ②我们大王大概没有生病吧,(不然)怎么能打猎呢?  (3)相同。指“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这样的惨况。   (4)D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