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木叶”发展到“落木”,其中关键显然在“木”这一字,其与“...阅读答案

发布时间:2020-08-04 06:30:02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练习。从“木叶”发展到“落木”,其中关键显然在“木”这一字,其与“树叶”或“落叶”的不同,也正在此。“树叶”可以不用多说,在古诗中很少见人用它;就是“落叶”,虽然常见,也不过是一般的形象。原来诗歌语言的精妙不同于一般的概念,差一点就会差得很多;而诗歌语言之不能单凭借概念,也就由此可见。从概念上说,“木叶”就是“树叶”,原没有什么可以辩论之处;可是到了诗歌的形象思维之中,后者则无人过问,前者则不断发展;像“无边落木萧萧下”这样大胆的发挥创造性,难道不怕死心眼的人会误以为是木头自天而降吗?而我们的诗人杜甫,却宁可冒这危险,创造出那千古流传、形象鲜明的诗句;这冒险,这形象,其实又都在这一个“木”字上,然则这一字的来历岂不大可思索吗?在这里我们就不得不先来分析一下“木”字。(1)“其与‘树叶’或‘落叶’的不同,也正在此”一句中的“此”和“而诗歌语言之不能单凭借概念,也就由此可见”中的“此”各指代什么?________(2)说“落叶”虽常见于古诗中,仍“不过是一般的形象”,这“一般的形象”该如何理解?________(3)杜甫舍弃“落叶”,而以“落木”入诗,创造了千古流传、形象鲜明的诗句。“落木”较之“落叶”的精妙之处何在?________(4)诗歌的语言之精妙常常寄诸言外。比如诗人往往不以秋蝉入诗,而写为寒蝉,三国人曹植《赠白马王彪》中有“寒蝉鸣我侧”,宋人柳永《雨霖铃》词中也有“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请说说寒蝉较之秋蝉多了什么样的暗示义?________

网友回答

答案:解析:
  (1)前者指的是“关键显然在‘木’这一字”,后者指的是诗歌语言差一点就会差很多。  (2)“落叶”表意直白,缺少言外之意,属于概念类的词语,所以“不过是一般的形象”。  (3)“落木”暗示了视觉上的枯黄,触觉上的干燥,更能表现秋天的萧瑟、悲凉。  (4)寒蝉暗示的是一种心灰意冷、凄凉悲苦的心境。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