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岁余,有一子。毅益重之。既产,逾月,乃秾饰换服,召毅于帘室...阅读答案

发布时间:2020-08-04 06:29:45

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经岁余,有一子。毅益重之。既产,逾月,乃秾饰换服,召毅于帘室之间,笑谓毅曰:“君不忆余之于昔也?”毅曰:“夙为洞庭君女传书,至今为忆。”妻曰:“余即洞庭君之女也。泾川之冤,君使得白。衔君之恩,誓言求报。洎钱塘季父论亲不从,遂至暌违,天各一方,不能相问。父母欲配嫁于濯锦小儿某,遂闭户剪发,以明无意。虽为君子弃绝,分见无期,而当初之心,死不自替。他日父母怜其志,复欲驰白于君子。值君子累娶,当娶于张,已而又娶于韩。迨张、韩继卒,君卜居于兹,故余之父母乃喜余得遂报君之意。今日获奉君子,咸善终世,死无恨矣。”因呜咽,泣涕交下。对毅曰:“始不言者,知君无重色之心;今乃言者,知君有感余之意。妇人匪薄,不足以确厚永心,故因君爱子,以托相生。未知君意如何?愁惧兼心,不能自解。君附书之日,笑谓妾曰:‘他日归洞庭,慎无相避。‘诚不知当此之际,君岂有意于今日之事乎?其后季父请于君,君固不许。君乃诚将不可邪,抑忿然邪?君其话之!”毅曰:“似有命者。仆始见君于长泾之隅,枉抑憔悴,诚有不平之志。然自约其心者,达君之冤,余无及也。以言‘慎勿相避’者,偶然耳,岂有意哉?洎钱塘逼迫之际,惟理有不可直,乃激人之怒耳。夫始以义行为之志,宁有杀其婿而纳其妻者邪?一不可也。某素以操真为志尚,宁有屈于己而伏于心者乎?二不可也。且以率肆胸臆,酬酢纷纶,惟直是图,不遑避害。然而将别之日,见君有依然之容,心甚恨之。终以人事扼束,无由报谢。吁,今日,君,卢氏也,又家于人间,则吾始心未为惑矣。从此以往,永奉欢好,心无纤虑也。”妻因深感娇泣,良久不已。有顷,谓毅曰:“勿以他类,遂为无心,固当知报耳。夫龙寿万岁,今与君同之。水陆无往不适,君不以为妄也?”毅嘉之曰:“吾不知国容乃复为神仙之饵。”乃相与觐洞庭。既至,而宾主盛礼,不可具记。1.下列加横线的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衔君之恩,誓心求报              衔:嘴里常念叨。B.而当初之心,死不自替           替:更改。C.虽为君子弃绝,分见无期         分:料想。D.见君于长泾之隅,枉抑憔悴       枉抑:冤枉委屈。2.加点词意义不相同的一组是(  )3.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句是(  )A.且以率肆胸臆,酬酢纷纶,惟直是图,不遑避害。——而且因为当时要尽情地把心里想的说出来,应对时很混乱,只想证明自己的话是正确的,就没顾得上后果了。B.虽为君子弃绝,分见无期,而当初之心,死不自替。——虽然被您拒绝,料想再见无期,但当初对您的那份心意,至死无法改变。C.勿以他类,遂为无心,固当知报耳。——不要以为我不是人类,就以为我没有感情,我本来就想要报答你。D.君,卢氏也,又家于人间,则吾始心未为惑矣。——你,是卢氏的女儿,又住在人间,我对此没有什么疑惑了。4.用自己的话概括柳毅当初拒绝钱塘君和现在接纳龙女的原因。5.评论龙女嫁给柳毅这件事所反映的人物性格和社会现实。6.文中的龙女与《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相比,有什么共同点?又有什么不同点?  

网友回答

答案:解析:
1.A (怀着。)  2.C (A.确实;B.遗憾;C.坚持/本来;D.结构助词,“的”。) 3.D(你,是卢氏的女儿,又住在人间,我以前娶你的那些顾虑就没有了。)   4不愿杀死别人的丈夫而又娶他的妻子,使自己高尚的行为蒙上了不光彩的嫌疑;不愿受钱塘龙君的委屈。现在,龙女已经住在人间,没有原来的那些担心和顾虑了。再者,自己是爱龙女的。 5.表现了龙女的重情重义,大胆追求自己的幸福爱情;表现她经历磨难后的沉稳谨慎,处事慎重;也侧面反映了当时社会妇女地位低下的社会现实。  6 .相同之处有:两人的遭遇相似,都因得罪公婆而被“毁黜”“遣归”;性格上均具有美丽善良、重义多情、坚贞反抗的特点等。不同之处如:身份不一样(龙女为神,刘兰芝是人);结局迥然不同(前者依靠柳毅的援助、钱塘君的大战等,以美好结合、幸福一生为结局。后者尽管也有心爱的丈夫与她一起抗争,最终仍然免不了双双殉情);读者对她们流露的情感不同(龙女因为得到了神的庇佑,是幸运的,读者会为她感到欣慰,而面对刘兰芝的悲剧命运,读者更多的是同情)。   提示: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