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高祖还乡(节选) 【三】那大汉下的车,众人施礼教。那大汉觑得人如无物。众乡老展脚舒腰拜,那大汉挪身手扶。猛可里抬头觑,觑多时认得,险气破我胸脯! 【二】你须身姓刘,你妻须姓吕。把你两家儿根脚从头数。你本身做亭长,耽几盏酒;你丈人教村学,读几卷书。曾在俺庄东住,也曾与我喂牛切草,拽坝扶锄。 【一】一春采了桑,冬借了俺粟,零支了米麦无重数。换田契,强秤了麻三秤;还酒债,偷量了豆几斛。有甚胡突处?明标着册历,见放着文书! 【尾】少我的钱,差发内旋拨还,欠我的粟,税粮中私准除。只道刘三,谁肯把你揪摔住?白甚么改了姓,更了名,唤做汉高祖!1简要概括这几支曲子的大意。(不超过25个字) 2这几支曲子中,对刘邦的称谓有三次变化,请分别指出,并简要说明其作用。 3在“我”看来,刘邦改姓更名为“汉高祖”的原因是什么?这里有何荒唐之处,这样写有何表达效果? 4对这几曲中运用夸张、对比等手法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是( ) A.【三】中有两组重要对比:一是乡民们的毕恭毕敬和刘邦的倨傲无礼而故作姿态;二是乡民们的恭候恭迎和“我”对刘邦的极端轻蔑。 B.在揭刘邦老底时,作者极尽漫画式的夸张手法,揭露了刘邦原不过是个好酒贪杯、明借暗偷、敲诈勒索样样都干的流氓。 C.【尾】中,“我”转向刘邦索起债来,说“差发内旋拨还”“税粮中私准除”,这里也通过对比表现了“我”贪图小利的农民意识。 D.【二】【一】【尾】三支曲子写了“我”之所想,与课文前五支曲子写的“我”之所见形成巨大反差,构成强烈对比,极富讽刺意味。
网友回答
答案:见详解解析:1.此四曲写见驾、骂驾,揭露了流氓皇帝的老底。 2.“我”未认出刘邦时,一连三次称这位皇帝为“那大汉”;面对面揭露时,一连五次,句句直称“你”;讨还欠债时,直呼“刘三”。句句逼近,轻蔑之意,愤怒之情,随着称谓的变化倾泻而出。 3.在“我”看来,刘邦是为了赖账才更名的。其实汉高祖是刘邦死后的谥号,并不是他活着的时候的称谓。这样写,显得出奇、幽默,富有讽刺意味,使感情抒发更为强烈。 4.C 提示:4. “我”是向刘邦索债,无从谈“贪图小利”,曲子借此喜剧情节表现刘邦的无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