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6题。 左师公曰:“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窃爱怜之,愿令得补黑衣之数,以卫王宫。没死以闻!”太后曰:“敬诺。年几何矣?”对曰:“十五岁矣。虽少,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太后曰:“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对曰:“甚于妇人。”太后笑曰:“妇人异甚!”对曰:“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曰:“君过矣,不若长安君之甚。”左师公曰:“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太后曰:“然。” 1.对下列句中加粗的词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两个“窃”字的意思相同,两个“子”字的意思也相同。 B.两个“窃”字的意思不同,两个“子”字的意思也不同。 C.两个“窃”字的意思相同,两个“子”字的意思不同。 D.两个“窃”字的意思不同,两个“子”字的意思相同。 2.对下列句中加线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窃爱怜之 ②父母之爱子 ③持其踵为之泣 ④祭祀必祝之 A.①②句相同,③④句不同。 B.①②句不同,③④句相同。 C.①②句不同,③④句也不同。 D.①②句相同,③④句也相同。 3.下列句中加线字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 A.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 B.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 C.父母之爱子女,为之计深远。 D.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 4.与文章内容不符的一项是( ) A.左师公请求太后,让其子补黑衣之数,其目的是以此为话题,委婉劝谏太后。 B.左师触龙认为赵太后爱燕后胜过爱长安君。 C.左师触龙认为,为子女作长远打算才是真正爱护自己的子女。 D.燕后远嫁,赵太后思念她,每次祭祀时,赵太后必为她祈祷,保佑她不被送回来,左师认为这才是真正为子女作长远打算。 5.对“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难道不是计划了很久才使自己的子孙相继做王吗? B.难道不是计划了很久希望她有子孙相继做燕王吗? C.难道不是为她做长远打算才使自己的子孙相继做王吗? D.难道不是为她做长远打算,希望她生育子孙,一代一代地做国君吗? 6.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后对女儿燕后的前途是有长远考虑的 B.触龙借游说赵太后之机为他的幼子舒祺“走后门” C.触龙明知太后爱长安君甚于燕后却故意说反话,以迂回战术游说成功 D.“太后笑曰”的“笑”字暗示太后放松了戒备,这为触龙游说成功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基础
网友回答
答案:1.C2.B3.A4.B5.D6.B解析:14.①②句“窃”表谦称;③句中“子”是小儿子,因为上文中提到“贱息舒祺”,所以此处“子”为儿子;④句中“子”是指子女,和现代汉语的意义不同。15。此题考查虚词“之”字的用法。①句中“之”是代词,代指舒祺;②句中“之”是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③④句中“之”是代词,代指燕后16。“丈夫”,古义泛指男人,今义仅指女性的配偶。词义缩小 17。触龙并非真的认为赵太后爱燕后胜过长安君,只是想以此为话题,激赵太后同意让长安君作人质。18。D“有子孙”指的是燕后19。B不合全文故事情节与中心 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