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王夫差败越于夫椒,报槜李也,遂入越。越子以甲楯五千保于会稽...阅读答案

发布时间:2020-08-04 07:10:20

(二)吴王夫差败越于夫椒,报槜李也,遂入越。越子以甲楯五千保于会稽,使大夫种因吴大宰涩以行成。吴子将许之。伍员曰:“不可,臣闻之:‘树德莫如滋,去疾莫如尽’。昔有过浇杀斟灌以伐斟,灭夏后相。后缗方娠,逃出自窦,归于有仍,生少康焉,为仍牧正,惎浇,能戒之。浇使椒求之,逃奔有虞,为之疱正,以除其害。虞思于是妻之以二姚,而邑诸纶。有田一成,有众一旅,能布其德,而兆其谋,以收夏众,抚其官职。使女艾谍浇,使季杼诱,遂灭过、戈,复禹之绩。祀夏配天,不失旧物。今吴不如过而越大于少康,或将丰之,不亦难乎?勾践能亲而务施,施不失人。亲不弃劳,与我国壤而世为仇,于是乎克而弗取,将又存之,违天而长寇仇,后虽悔之,不可食已。姬之衰也,日可俟也。介在蛮夷而长寇仇,以是求伯,必不行矣。”  弗听。退而告人曰:“越十年生聚,而十年教训,二十年之外,吴其为沼乎!”  1.下列句子读音,释义错误的一项是( )  A.后缗(mín)方娠(chén)(后来缗正好怀孕)  B.或将丰之,不亦难乎(难,读nàn,不是灾难吗?)  C.伍员(yún)曰:“不可……”(员,是伍子胥的名字)  D.逃奔有虞,为之庖正[奔(bèn)庖(páo)逃跑到有虞国做了管膳食的官]  2.指出下列句式中不同类的一项( )  A.逃出自窦           B.逃奔有虞  C.虞思于是妻之以二姚      D.吴王夫差败越于夫椒  3.指出下列译句有误的一项( )  A.树德莫如滋,去疾莫如尽    ——树立德行愈多愈好,除掉恶邪愈彻底愈好。  B.能布其德,而兆其谋    ——能布施德惠给人民,并开始谋划复兴国家的大?隆?spanlang=EN-US>  C.为之庖正,以除其害    ——让他做了掌管膳食的官,来除掉浇这个祸害。  D.勾践能亲而务施,施不失人,亲不弃劳……    ——勾践能爱护他的百姓,注意施行德政,施行恩惠就不会失去人心,爱护人民就不会抹杀别人的功劳。  4.下列句中活用现象分类正确的是( )  ①或将丰之    ②将又存之         ③虞思于是妻之以二姚  ④而邑诸纶    ⑤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⑥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  ⑦置人所罾鱼腹中 ⑧固以怪之矣  A.①②③/④⑧/⑤⑥/⑦     B.①②⑤/③④⑦/⑥/⑧  C.①④⑤/⑥/③⑦/⑧②     D.①②⑤/③⑦/④⑥/⑧  5.从《勾践灭吴》中找出与画线句意思相近的句子。  6.与《勾践灭吴》比,伍员还提出哪些不可与越议和的道理?   7.请结合课文与本文,根据现实,谈谈你对“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看法。 

网友回答

答案:见详解解析:1.A 娠shēn,“后缗”是人名,意为“后缗正怀孕”。   2.B 逃奔有虞是省略介词“于”。   3.C 任命他做掌管膳食的官,以避免浇对他的危害。   4.B ①②⑤为使动;③④⑦名词作动词;⑥名词作状语;⑧意动。   5.(1)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   (2)夫吴之与越也,仇雠敌战之国也;三江环之,民无所移,有吴则无越,有越则无吴。   (3)失此利也,虽悔之,亦无及已。   6.①通过类比举例,把夏少康比作勾践,从历史教训的角度证明除害必须彻底,放虎归山,贻害无穷。②分析勾践的为人,证明他是个具有雄才大略的人,是吴国最危险的敌人。③与越议和是违背天意助长仇敌,而处在蛮夷之间助长仇敌则难成霸业。   7.“十年生聚,十年教训”体现的是勾践对“以民为本”思想的认识与实践,也是越国反败为胜,灭吴复仇的重要原因。如果我们现在不加快经济建设的步伐,那么我们终将成为落伍者与失败者,因此,我们的领导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只有体察民意,与百姓同甘共苦,采取休养生息,发展生产的政策,才能富民强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提示: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