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的民俗风情,西部民族风情的资料
网友回答
献哈达:哈达是蒙古族日常行礼中不可缺少的物品。献哈达是蒙古族牧民迎送客人和日常交往中使用的礼节。献哈达时,主人张开双手捧着哈达,吟唱吉祥如意的祝词或赞词,渲染敬重的气氛,同时将哈达的折叠口向着接受哈达的宾客。宾客要站起身面向献哈达者,集中精力听祝词和接受敬酒。
接受哈达时,宾客应微向前躬身,献哈达者将哈达挂于宾客颈上。宾客应双手合掌于胸前,向献哈达者表示谢意。
敬茶:到牧民家做客或在旅游点上,主人或服务小姐首先会给宾客敬上一碗奶茶。宾客要微欠起身用双手或右手去接,千万不要用左手去接,否则会被认为是不懂礼节。主人或服务小姐斟茶时,宾客若不想要茶,请用碗边轻轻把勺或壶嘴一碰,主人便即刻会明白宾客的用意。客来敬茶是一种高尚的蒙古族传统礼仪。在蒙古历史上不论是富贵之家还是贫穷之家,不论是上层社会还是平民百姓,也不论在交际上或在家里,在旅途,或在其他一切场合,莫不以茶为应酬品。家中有客来,茶是必不可少的款待物。因此,牧民们招待客人,照例是先向贵宾献上一碗奶茶,接着主人又端上来炒米和一大碗一大碗的奶油(蒙古语称交和)、奶豆腐和奶皮子等奶制品。
敬酒:斟酒敬客,是蒙古族待客的传统方式。他们认为美酒是食品之精华,五谷之结晶,拿出最珍贵的食品敬献,是表达草原牧人对客人的敬重和爱戴。通常主人是将美酒斟在银碗、金杯或牛角杯中,托在长长的哈达之上,唱起动人的蒙古族传统的敬酒歌,客人若是推让不喝酒,就会被认为是对主人瞧不起,不愿以诚相待。宾客应随即接住酒,接酒后用无名指蘸酒向天、地、火炉方向点一下,以示敬奉天、地、火神。不会喝酒也不要勉强,可沾唇示意,表示接受了主人纯洁的情谊。接着穿戴民族盛装的家庭主妇端来清香扑鼻的奶酒款待客人,这也是蒙古族的传统礼节。主人会用诗一般的语言劝酒:“远方的客人请你喝一杯草原佳酿,这是我们民族传统食品的菁华,也是我们草原人民的厚意深情”。
敬神:蒙古民族的礼宴上有敬神的习俗。据《蒙古风俗鉴》描述,厨师把羊割成九个相等的肉块,“第一块祭天,第二块祭地、第三块供佛、第四块祭鬼,第五块给人,第六块祭山,第七块祭坟墓,第八块祭土地和水神,第九块献给皇帝”。祭天则把肉抛向蒙古包上方;祭地则抛入炉火之中;祭佛置于佛龛前;祭鬼置于包外;祭山则挂之于供奉的神树枝上,祭坟墓即祭本民族祖先。置于包外,祭水神扔于河泊,最后祭成吉思汗,置于神龛前。这种习俗可以追溯到古老的萨满教,其崇拜多种神祗,尔后蒙古族信仰的喇嘛教又吸收了其古老的民间信仰,把众多的神祗入了喇嘛教的轨迹。
待客:蒙古族自古以来以性情直爽、热情好客著称。对家中来客,不管常客还是陌生人,都满腔热忱。首先献上香气沁人的奶茶,端出一盘盘洁白的奶皮、奶酪。饮过奶茶,主人会敬上醇美的奶酒,盛夏时节还会请客人喝马奶酒。有些地区用手扒肉招待客人,还有一定的规矩。例如用一条琵琶骨肉配四条长肋骨肉进餐;牛肉则以一根脊椎骨肉配半节肋骨及一段肥肠敬客。姑娘出嫁前或是出嫁后回娘家都以羊胸脯肉相待,羊的小腿骨、下巴颏、脖子肉都是给晚辈和孩子吃的。接待尊贵的客人或是喜庆之日则摆全羊席。
尊老爱幼:蒙古人长幼有序,敬老爱幼。到蒙古包牧民家做客,见到老人要问安。不在老人面前通过,不坐其上位,未经允许不要与老人并排而坐。称呼老人要称“您”,不许以“你”相称或直呼其名。见到牧民孩子不要大声斥责,更不能打孩子。不要当着家人的面说孩子生理上的缺陷。对孩子和善、亲切,被认为是对家长的尊重。
唱歌:蒙古民族的劝酒往往通过情真意切的歌唱表达出来,唱歌与劝酒是同时进行的,往往一人主唱之后,大家举杯合唱7a64e4b893e5b19e31333337623436,然后大家一起干杯,如此数遍,酒意酣畅。歌唱有礼仪性的,也有即兴尽兴的,有一人或数人的,也有合唱的,其歌唱往往痛快淋漓,通宵达旦。热情好客:蒙古民族有重情好客的传统美德,这种习俗从古代一直流传到现在。
选猎狗:蒙古族有猎狗打猎的习俗。因此,他们非常重视选留一只好猎狗——“台格”,也就是经阉割的短毛细狗。选留猎狗要注重好的品种,即从良种小狗崽中挑选腰身长,尾巴长而匀称,听觉灵敏,视力敏锐,动作敏捷,跑起来快的小狗作猎狗。
问候:见面要互致问候,即便是陌生人也要问好;平辈、熟人相见,一般问:“赛拜努”(你好),若是遇见长者或初次见面的人,则要问:“他赛拜努”(您好)。款待行路人(不论认识与否),是蒙古族的传统美德,但到蒙古族人家里做客必须敬重主人。进入蒙古包后,要盘腿围着炉灶坐在地毡上,但炉西面是主人的居处,主人不上坐时不得随便坐。主人敬上的奶茶,客人通常是要喝的,不喝有失礼貌;主人请吃奶制品,客人不要拒绝,否则会伤主人的心。如不便多吃,吃一点也行。
蒙古人起名习俗:
其男子起名的特点有:
一、按民族心理习惯起名,如:帖木儿、格斯儿、巴特尔等;
二、按长辈的期望起名,如:吉雅赛音(好运)、巴雅尔(喜悦)、 白音(富足) 、吉日格勒(幸福)等;
三、按婴儿出生时,长辈的年龄起名,如:宾塔(五十) 、吉仁泰(六十)、 达楞(七十) 等;
四、以勇猛的禽兽名称起名,如:少布(飞禽)、 巴拉(虎)、 赤那(狼)、 阿不尔斯郎(狮子) 、部日固德(鹰)等;
五、按自然万物名称起名,如:朝鲁(石头) 、阿古拉(山)、 牧仁(河) 、塔拉(原野)等;
女子起名的特点有:
一、以明亮的星辰为名,如:娜仁(太阳) 、萨仁(月亮)、 敖敦(星辰) 、娜仁高娃(太阳般美丽) 、萨仁高娃(月亮般美丽)等;
二、以美丽的花草树木为名,如:萨日朗花(山丹花) 、其其格(花儿) 、娜布其(叶子) 、海棠等;
三、以珠宝玉器为名,如:哈斯(玉)、 塔娜(珍珠)、 阿拉坦高娃(金子般美丽) 等;
四、以理想为名,如:斯琴(聪颖)、 乌云(智慧) 、高娃(美丽)、 斯琴高娃(美丽聪颖)等。
不得跨越炉灶,或脚蹬炉灶,不得在炉灶上磕烟袋、摔东西、扔脏物。不能用刀子挑火、将刀子插入火中,或用刀子从锅中取肉
水忌:蒙古族认为水是纯洁的神灵。忌讳在河流中洗手或沐浴,更不许洗女人的脏衣物,或者将不干净的东西投入河中。草原干旱缺水,逐水草放牧,无水则无法生存。所以牧民习惯节约用水,注意保持水的清洁,并视水为生命之源
宗教:萨满教是蒙古族古老的原始宗教。萨满教崇拜多种自然神灵和祖先神灵。成吉思汗信奉萨满教,崇拜“长生天”。
网友回答
西部地区是我国少数民族集聚的地区,全国55个少数民族中有44个,它们是:蒙古、回、藏、维吾尔、苗、彝、壮、布依、满、侗、瑶、白、哈尼、哈萨克、傣、僳僳、佤、拉祜、水、东乡、纳西、景颇、柯尔克孜、土、达斡尔、羌、布朗、撒拉、仡佬 、锡伯族、裕固、保安、俄罗斯、塔塔尔、乌孜别克、普米、怒、阿昌、崩龙、独龙、基诺、德昂、门巴和珞巴族。
一、藏族
(一)、礼仪与禁忌
1、饮食方面
(1)藏族人忌食驴、骡、马肉和狗肉,一般不吃鱼虾(有些藏族地区吃鱼)、鸡、鸭、鹅肉及其禽蛋,还不吃海味,不要勉强劝食。因为按藏族传统,应食用偶蹄动物,视其它动物为恶物,而鸡、鸭、鹅是五爪,是奇数,因而不食用。
老年妇女不食当天宰杀的肉食。
(2)敬酒时,客人须先用无名指蘸一点酒弹向空中,连续三次,以示祭天、地和祖先,接着轻轻呷一口,主人会及时添满,再喝一口再添满,连喝三口,至第四次添满时,必须一饮而尽。
(3)吃饭时要食不满口,咬不出声,喝不出响。吃奶渣和酸奶时,忌用筷子,忌烧奶渣吃。
(4)喝酥油茶时,主人倒茶,客人要待主人双手捧到面前时,才能接过来喝。忌用单手接递物品。主人倒茶时,客人须用双手把茶碗向前倾出,以表敬意。
2、生活方面
(1)接待客人时,无论是行走还是言谈,总是让客人或长者为先,并使用敬语,如在名字后面加个“啦”字,以示尊敬和亲切,忌讳直呼其名。迎送客人,要躬腰曲膝,面带笑容。室内就坐,不能东张西望,要盘腿端坐,不能双腿伸直,脚底朝人。接受礼品,要双手去接。赠送礼品,要躬腰双手高举过头。敬茶,酒,烟时,要双手奉上,手指不能放进碗口。
(2)禁忌在他人面前吐痰,也不可在别人后背吐唾沫,拍手掌。
(3)步入藏民的帐篷、居室,不可用脚踩门槛,进入藏胞的帐房后,男的坐左边,女的坐右边,不得混杂而坐。屋内不准吹口哨,唱情歌;家中佛坛不允许别人乱摸,也不得随便指问;忌妇女在炉灶上站立、蹲坐;主人及客人在火塘上首位置就坐,只能盘坐或跪坐;不准随便跨越火塘;不准在神龛上放杂物。
(4)藏族家里有病人或妇女生育时,忌讳他人进屋。门前都做了标记,有的在门外生一堆火,有的在门口插上树枝或倒立的木杆,有的贴一红布条。外人见到此标记,切勿进入。家中有危重病人或家庭不顺,户外插青枝柏叶或石头上放有红线,或用石压刺,以示谢绝客人。
(5)在西藏民间,天葬是较为常见的一种丧葬形式。对于天葬,民间有许多禁忌,包括禁忌生人观看。
(6)忌将骨头扔于火中。不打、杀鹤、雁、鹰、雕、乌鸦、家狗、家猫等。忌在拴牛、拴马和圈羊的地方大小便。忌用有藏文的纸当手纸或擦东西。
二、彝族
(一)、礼仪与禁忌
1、生活方面
彝族最恨别人叫他们“老彝胞”和“蛮子”,他们认为这种称呼是对他们的最大污辱。
到彝族群众家里作客,要坐在锅庄(即火塘)的上方或右方,不能坐在堆放东西和睡觉的下方和左方。忌用脚踏在锅庄上,更不准从锅庄上和堆放的柴上跳过。彝族家有病人时忌说死伤之类的话;忌说“杀年猪”,而要说“抓年猪”或“拿年猪”;忌对婴儿用“胖”、“漂亮”、“重”之类的赞词;忌夜间吹哨;不论男女,忌跨火塘;忌婚丧嫁娶日宰杀山羊;忌从客位方烧荞粑;火烧荞麦粑从炎塘里拿出时,忌马上翻动及用棍棒穿通;忌把锄头和斧子放在一起;忌在屋内将锄或斧子扛于肩上;有孕之妇忌给新娘梳头,也忌给新娘缝嫁装。忌讳触摸男子的“天菩萨*”,犯忌者要宰牲,打酒谢罪赔礼。
2、饮食方面
彝族对人诚恳,待客热情,每有客至,必以酒待客,“三道酒”是彝族接待贵客的礼节。
第一道酒为栏门酒,即在门口迎接客人,彝家人吹响长号、唢呐,弹起月琴,载歌载舞,欢唱“迎客调”,客人一下马,就由盛装的彝家姑娘捧上一杯美酒,如果酒杯内放有木叶,则表明要客人当场回唱一首酒歌。
第二道酒为祝福酒,即在酒宴上向远方来的高贵客人敬上双杯美酒,同时还要献上祝酒歌。酒歌有现成的曲调,声调热烈高亢,唱词内容有传统词,也有即兴发挥的创作,根据客人的身份唱一些祝赞、吉利的话语。敬酒歌可一人独唱,也可以数人集体唱。
第三道酒为留客酒,即客人要离开主人家时,主人送客到门口时请客人喝下离别时最后一杯酒。敬酒时,长号、唢呐同时吹奏“留客调”,男女青年欢歌起舞,主人手捧酒杯唱起送人的酒歌,内容为祝福客人幸福、吉祥,以及表达主人的牵挂、挽留。客人必须把这杯酒喝掉,才能启程。敬三道酒是彝族接待贵客的最高礼仪。
彝族用餐时讲究男女有别,长幼有序,长辈坐上席,客人坐上席或上方,晚辈只能坐下方的座位。招待客人时,好酒好菜都先敬客人或长辈。有的地方有妇女不能同客人一桌进餐的饮食习俗。四川凉山的彝族,他们在社交活动中很注重酒,民间有“汉人贵茶,彝人贵酒”之说和“有客人到家无酒不成敬意”的传统。如客人来到你家,应先斟上一杯酒给他喝,事后就算是来不及煮饭给他吃,客人也不会见怪。彝族走访亲友时处处离不开酒,走访亲友要带酒,参加婚礼要送酒和
牲畜,参加丧葬活动也要送酒送羊,参加宗教活动更离不开酒和牲畜。
彝族宴客时,往往由男主人陪客,或让客人先吃,女主人等客人吃完了才吃。所以,做客彝家,切不可把酒菜都吃光了。就餐后告辞时,客人要赠送一些礼物或留下一些钱,以示答谢。招待客人时,若杀的是小猪,饭后将半边小猪头连同一些坨坨肉、荞饼一齐赠送给客人带走;若杀羊,饭后则将羊扇骨肉赠送客人;若杀牛则在饭后将牛后腿上的大坨重约5斤的肉送给客人带走。由客人转送与客人同姓的女同胞。
彝族忌食马、骡、狗、猴、乌鸦、蛇、蛙肉。
三、羌族
(一)、礼仪与禁忌
1、生活方面
到羌族人家做客,进门后要从神龛方走入,不能从放生活用具方走,否则会被认为没有礼貌。不要从衣服、帽子和枕头上跨过,也要小心不要坐在上面。在火塘边围坐时,不能跨火塘或用脚踩三角架,也不能在三脚架上烘烤鞋袜衣物;不准用火钳、火柴头或用其他器物敲打火塘上的三脚,也不要把水倒入火塘里。在羌族人家中不要以手指接触神像,他们认为会得罪神。他们忌未洗手去接触神龛上的器物,祭神先得洗手。房顶上所供奉的菩萨灵位和所用的供器是不准动的。打地铺睡觉时,不能将脚朝向屋角的神龛,也不准在菩萨面前挂衣服或其它劳动工具。羌族忌客人到自己的葱园里,认为这样葱会干死。
羌族忌有人坐门槛或在门槛上用刀斧砍东西。他们一般下午不得理头、梳头和刮胡须,戴孝者更忌。另外还忌夜间仍把衣服晾在外面。
羌族在妇女分娩时在门外挂枷单或背兜,忌外人入内;家有病人时在门上挂红纸条,忌外人来访。
2、饮食方面
羌族忌吃饭时抛撒饭粒或吃完饭后碗底有残饭。忌吃饭时以筷子敲碗。忌将筷子插在饭碗中央,因为只有丧俗中“拜鸡脚神”时才在饭中插一双筷子。吃完饭忌把碗反扣在桌面上,因为只有病人服药后才将碗扣在桌上,以示今后不再生病服药。忌小孩吃鸡爪,怕上学读书时写字写不好。吃饭时忌背向桌心吃饭,因为只有死人时才这样吃饭。吃饭时忌把筷子横放在碗上,忌倒扣酒杯,因为这是敬鬼仪式,犯则不利。
羌族招待客人时,会端来满盘鸡肉,此时只有在座的年长者吃鸡头,尔后从鸡头骨骼中占卜主人家的财运;忌年少者吃鸡头。他们在除夕之夜忌吃蔬菜,恐来年没有肉吃,所以在除夕这顿饭桌上不能有蔬菜。
四、白族
(一)、礼仪与禁忌
白族热情好客,先客后主是白族待客的礼节。家中来了客人,以酒、茶相待。著名的“三道茶”就是白族的待客礼。但白族人认为“酒满敬人,茶满欺人”,所以一般倒酒满杯,倒茶却只倒半杯,喝完再续。白族就餐讲究礼仪,进餐时长辈要坐上座,晚辈依次e799bee5baa6e79fa5e98193e59b9ee7ad9431333337383333在两旁或对面落座,晚辈要随时为长辈添菜加汤。
到白族人家访友或探望病人,不要在上午,以下午和晚间为宜。但在年节或正月初一这天,不能到别家串门。白族人家的火塘是个神圣的地方,忌讳向火塘内吐口水,禁止从火塘上跨过。白族人家的门槛忌讳站人或坐人。在堂屋内,忌在供祖先牌位的桌上踩、坐,不准在门槛上用刀砍物。男人所用的工具,忌妇女从上面跨过。白族忌讳戴着孝帕的人进入,认为这样会给家庭带来不洁。
大理的白族大年初一不准动刀、挑水、扫地;大年三十,必须把借给别人的东西要回来,否则来年挣钱不顺,粮食不丰,如果借了别人的东西,也必须在大年三十之前还给别人。大年初七为女人节,妇女不做饭,不背水,也不做其他劳动,而是尽情玩耍。大年初九为男人节,男人休息。怒江的白族大年三十晚饭前祭祖时,忌外人在场。云龙县的白族,七月半这天不准人们到处乱走。
白族认为孕妇不得进入佛堂、庙宇、寺观、不得进入新婚人家新房,不得围观新娘、不得进入刚生小孩的家。白族生小孩(或马、牛、羊、猪下仔)后忌生辰为虎、牛、羊、猪的人进入家中。生小孩后要在大门口撒灶灰,闲人不准随便进入。婴儿也不得进入佛堂、庙宇、寺观、不得去敬神献鬼的地方。
五、苗族
(一)、礼仪与禁忌
苗族讲究真情实意,非常热情,最忌浮华与虚伪。主人路遇客人不抢走第一步,不走在前面;交谈中用敬语称呼;客人不要称主人“苗子”,他们喜自称“蒙”。苗族迎客要穿节日服装;对贵客要到寨外摆酒迎候;客人到家门,男主人要叫门,告知在家的女主人,女主人要唱歌开门迎客;在客人面前,女主人不登高上楼。宴会上以鸡、鸭待客为佳肴,尤以心、肝最贵重,要先给客人或长者,客人则分给众人享用,次序是先长后幼。
客人切记不能去夹鸡头吃,一般也不要夹鸡肝、鸡杂和鸡腿吃,鸡肝、鸡杂要敬老年妇女,鸡腿则是留给小孩的。当离开苗族主人家时,一定要有礼貌地说声“哇周”,意为“谢谢”,感谢苗家对你的盛情款待。
在苗家,不能坐祖先神位的地方,火炕上三角架不能用脚踩。
遇门上悬挂草帽、树枝或婚丧祭日,不要进屋;路遇新婚夫妇,不要从中间穿过。
苗族人每年第一次往田里送粪归来时忌见外人,若遇之,忌打招呼。
有些苗族地区,忌随时洗刷饮甑、饭包、饭盆,只能在吃新米时洗,以示去旧米迎新米。随时洗刷会洗去家财。禁忌妇女与长辈同坐一条长凳。不许在家或夜间吹口哨;嬉闹时不许用带捆苗家人。
苗家丧葬停柩期间,家属忌吃蔬菜。入葬后一个月内,家中任何东西不得出卖或借人。
六、傣族
(一)、礼仪与禁忌
到傣寨的任何佛寺参观,进门前一定要脱鞋。汉族喜欢摸小孩子的头以示抚爱,可是在西双版纳遇到小和尚,千万不能摸他的头。小和尚被外人尤其是女人摸头之后,他身上的功德就报废了,便把你看做最大的仇人。而且和尚的影子也不能踩。
到傣家的竹楼上,进门要脱鞋,不能坐火塘上方或跨过火塘,更不能移动支锅的三角架。
傣家竹楼室内一般有三或四根柱子,中间靠近火塘的那根柱子是傣家的“顶天柱”,千万靠不得;靠外的一根则是“吉祥柱”,不可以靠;靠里的一根是“升天柱”,家人死去,用以靠着沐浴、更衣,也不能靠或挂东西。
不能随意窥看傣家的卧室,解放前男客看了要做上门女婿,女客看了要在他家做工三年;现在虽然开放了,有些主人碍于情面也许会让你看一眼,但总是不礼貌的。
在傣族人家里,不能随意吹口哨,也不能剪指甲。
吃饭时要有礼貌,不能抢着吃,不能在别人的筷子下面挟菜,不能用筷子打猫、打狗,饭吃完后再添,不能将锅端起来。吃饭时不能随地吐痰。杀鸡不能先砍头,吃鸡腿不能吃一只而只能吃一对。
不能用脚踢凳子给别人坐,不能用脚踢烧着的木柴,添柴不能在灶里添,烧柴时必须先烧大的一端。
不能坐门槛。家长的床铺(多在火坑旁)任何人不能往上坐。家长有一瓶“圣水”放在床边,任何人不能动。
睡的床不能头向门,认为这样不吉利,因为人死了才头向门外。 71
西部主要少数民族宗教与风俗手册
衣服破了不能用裤子补,认为这样会受穷;不能用上衣改做裤头;衣服也不能用来当枕头,枕头不能坐。
傣族村内有庙,庙旁有神树,不能在神树下大小便、拴马。不能移动或触弄神树下送鬼的鬼匾、鬼篮、鬼台、竹竿等祭品。
傣族村寨里有以竹或木编的台子,并竖木桩,称为“哉曼”,意为“寨心神”,不能坐踏或拴马。
遇祭寨时,外人不能进寨,寨子里的人必须等祭寨完毕才能出来。
关门节(傣历九月十五日,农历芒种日)过后,生产大忙,禁止谈恋爱和办婚事,直至开门节(傣历十二月十五日,农历冬至日)后,男女青年的社交才变为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