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鲁迅 林贤治 一个可以由此得生,也可以由此得死的时代是大时代。阅读答案

发布时间:2020-08-04 06:43:33

阅读下文,完成1~4题。 人间鲁迅林贤治一个可以由此得生,也可以由此得死的时代是大时代。大时代总要产生巨人。鲁迅是巨人。他不是帝王,不是将军,他无须挥舞权杖。作为旧世界的逆子贰臣,惟以他的人格和思想,召引了大群年轻的奴隶。他把对于民族和人类的热爱埋得那么深沉,乃至他的目光,几乎只让人望见直逼现实的愤怒的火焰。数千年的僵尸政治,“东方文明”,专制、强暴、虚伪、保守和蒙昧,都是他攻击的目标,他教奴隶们如何反抗,如何“钻网”,如何进行韧性的战斗。他虽然注意实力的保存,却不惮牺牲自己,必要时照例地单身鏖战。在一生中,他呐喊过也彷徨过,甚至在横站着作战的晚年仍然背负着难耐的寂寞,但是从来耻于屈服和停顿。中国的思想文化界,没有一个人像他一样赢来众多的“私敌”,没有一个人像他一样招致密集的刀箭,因此,也就没有一个人像他一样获得更为辉煌的战绩。他所凭借的仅仅是一支“金不换”,便在看不见的但却是无比险恶的战场里,建树了超人一等的殊勋。在他身后,自然要出现大大小小的纪念物,石雕、铜像,以及传记。可悲哀的是:当再度被赋予形体的时候,这个始终屹立于人间的猛士,却不止一次地经过有意无意的铺垫与厚饰,成了奥林匹斯山上的宙斯注。平凡的伟大才是真正的伟大。鲁迅是“人之子”,人所具有的他都具有。正因为他耳闻了愚妄的欢呼和悲惨的呼号,目睹了淋漓的鲜血和升腾的地火,深味了人间的一切苦辛,在他的著作中,古老而艰深的象形文字,才会变得那么平易,那么新鲜,那么富于生命的活力。这样一个毕生以文字从事搏战的人,他的形象,其实早经文学本身表达无遗了。世间纪念物,丝毫也不能为他增添或减损什么,无非是后人的一种感念而已。如果它所激发的,不是对真理的渴求,不是奔赴生活的勇气和变革现实的热情,而是宗教式的膜拜,那么毋宁说:我们什么都不需要!历史人物之所以伟大,正在于我们可以因他而深刻地意识到自身的存在;在存在的方式的选择中间,我们根本不愿拒绝他的灵魂的参与。鲁迅就是这样一个人。他没有把黄金世界轻易预约给人类,却以燃烧般的生命,成为千千万万追求者的精神的火光。真正的巨人活在时间的深度里。应当相信,历史终会把最有分量的东西保留下来。【注】奥林匹斯,希腊东部的一座高山。古代希腊人视之为神山,希腊神话中的诸神都住在山顶。宙斯,希腊神话中的主神,威力无边,是诸神和人类的主宰。1.文中与“在横站着作战的晚年仍然背负着难耐的寂寞”相照应的短语是 。 2.(1)第三段所说的“铺垫与厚饰”指的是                            。 (2)作者不主张对鲁迅作“铺垫与厚饰”的原因是                      。 3.(1)文章最后一段说“真正的巨人活在时间的深度里”,“活在时间的深度里”的意思是                                                             。 (2)文章认为,鲁迅的伟大之处在于他                              。 4.下列对于文章有关内容的阐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A.在所有对鲁迅的纪念中,作者只赞成那能够激发对真理的渴求、激发对生活的勇气与变革的热情的纪念。B.题目“人间鲁迅”,是说鲁迅是人而不是神,不应该在他身上加上“铺垫与厚饰”,只有把鲁迅看做人,才能更显出他的伟大。C.作者不主张为鲁迅做石的、铜的等任何形式的雕像,因为作者认为“世间的一切纪念物,都丝毫也不能为他增添或减损什么”。D.正因为鲁迅获得了辉煌的战绩、建树了超人一等的殊勋,所以他赢来了众多的私敌、密集的刀箭。E.鲁迅的文章平易、新鲜、富有生命的活力,是因为他在文章中写进了恶人的凶狂,弱者的辛酸、悲惨和反抗。  

网友回答

答案:见提示解析:1.“横站着作战”照应“鏖战”,“仍然背负着难耐的寂寞”说明作战是“单身”的。2.从第三段中分析,回答第(1)题;从第五段中分析,回答第(2)个问题。3.从倒数第二段意思理解。此段开头“之所以伟大”可以提示我们。并且后边分两层意思表现了“伟大”之所在,特别要注意其中的分号。4. C.根据第三段可知作者反对的是对鲁迅的过分夸大,而非是否做雕像。D.因果颠倒。 提示:1.单身鏖战;2.(1)过分夸大鲁迅的伟大(或“不恰当地拔高鲁迅形象”)(2)鲁迅的作品早已表达了鲁迅的形象(或“鲁迅的形象早经文学本身表达无遗了”);3.(1)不因时间的流逝而消失(或“经得起时间的淘洗”“历史会永远记住他”)(2)使我们深刻意识到了自身的存在并且根据他的精神选择人生道路与生活方式;4. CD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