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周顺昌传》:顺昌好为德于乡,有冤抑及郡中大利害,辄为...阅读答案

发布时间:2020-08-04 07:38:51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1~4题。《明史·周顺昌传》:顺昌好为德于乡,有冤抑及郡中大利害,辄为所司陈说;以故士民德顺昌甚。及闻逮者至,众成愤怒,号冤者塞道。至开读日,不期而集者数万人,咸执香为周吏部乞命。诸生文震亨、杨廷枢、王节、刘羽翰等前谒一鹭及巡按御史徐吉,请以民情上闻。旗尉厉声骂曰:“东厂逮人,鼠辈敢尔!”大呼(A):“囚安在?”手掷锒铛于地,声琅然。众益愤,曰(B):“始吾以为天子命,乃东厂耶!”蜂拥大呼,势如山崩。旗尉东西窜,众纵横殴击,毙一人,余负重伤,逾垣去。一鹭飞章告变。东厂刺事者言吴人尽反,谋断水道,劫漕舟。忠贤大惧。已而一鹭言缚得倡乱者颜佩韦、马杰、沈扬、杨念如、周文元等,乱已定,忠贤乃安。然自是缇骑不出国门矣。《五人墓碑记》: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赀财以送其行,哭声震动天地。缇骑按剑而前,问:“谁为哀者?”众不能堪,抶お而仆之。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周公之逮所由使也;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中丞匿于溷藩以免。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日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扬、周文元,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1.第一节中“大呼(A)”的人是____________;“曰(B)”的说话人是____________。(2分)2.表现“缇骑”凶相毕露的句子是___________;表现大中丞丑态百出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这两者对比,表现了阉党爪牙的_____________的本质。3.这两节文字在记述苏州市民自发斗争场面时,对材料的处理有所不同。《周顺昌传》写得详,而《五人墓碑记》写得略,试举两例。4.这两段文字,对材料取舍详略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网友回答

答案:见详解解析:1.旗尉 众人;2.“按剑而前,问:‘谁为哀者?’”  匿于溷藩以免  色厉内荏的虚弱;3.(1)《周顺昌传》从“士民德顺昌甚”的角度详写市民斗争的全过程,而《五人墓碑记》只一笔带过:“众不能堪。”(2)《周顺昌传》着力渲染市民抗暴声威,如“蜂拥大呼”等,而《五人墓碑记》只写“抶而仆之”“噪而相逐”;4.原因有两点。第一,体裁不同。一为传记,以记叙为主;一为墓碑记,以议论为主。第二,突出的重点不同。一为周顺昌立传,突出顺昌的品德及市民对他的爱戴;一为五义士的墓碑撰文,突出五人为义而死的经过。     提示:1.此题考查对上下文的理解及省略句的补写能力。根据对上下文的理解,(A)处是承前省略主语“旗尉”,(B)处也是承前省略主语“众人”。 2.此题考查对文意的理解和信息筛选能力。 3.此题考查对文章表达技巧的鉴赏能力 4.此题考查对文章表达技巧的鉴赏能力。解答此题应从文章体裁的各自特点的角度分析。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