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情感的动物,或者因为长期融洽无间的相处,或者因为意气相投...阅读答案

发布时间:2020-08-04 07:38:35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问题。人是情感的动物,或者因为长期融洽无间的相处,或者因为意气相投,一见如故,都会产生一种情感的丝缕,把双方的心牢牢地系在一起。但聚散无常,即使亲如家人,也难免彼此参商,天南地北,各奔前程。离情别绪,使人产生依恋和怀念,是很自然的事。有了殷勤的绿衣使者,形体隔绝的痛苦便可取偿于精神的密接。千里暌违,只要借几行雁羽,便能将一曲衷情,寄与远人,使彼此快如觌面。我们似乎可以这样说:给朋友写信,接读朋友的来信,除了极少的例外,是一种难得的愉快。给远在他乡的友人写信,神驰心往,仿佛剪烛西窗,促膝长谈,心情畅适,近乎薄醉。故人久阔,忽然尺素飞来,那种乍来的喜慰,温暖的感觉,也很难找到近似的境界相比拟。漂泊异乡——尤其是流浪海外的游子,邮差就是客中最亲切的朋友;爱侣的情书,不用说是他们心目中的无价之宝了。报刊编辑看读者的来信,虽则素昧平生,也常可以领略些推心置腹、推诚相与之快。1.文中画线的句子都非常典雅隽永,试改为通俗的白话,体会其典雅的好处。这几句话如果这样说,明白是明白了,但是却淡而无味。2.选文用了四个典故:参商、雁羽、尺素、剪烛西窗,各表示什么意思?用这些典故有什么作用?3.“给朋友写信,接读朋友的来信,除了极少的例外,是一种难得的愉快”,什么是“极少的例外”?课文中有没有写这“极少的例外”? 

网友回答

答案:解析:
1、①但是人们聚散无常,即使像一家人,也常常不能见面,各在天南海北,为生活而奔走。②人们分隔千里之远,但只要写一封信,就能把自己满腹心事寄给亲人,使彼此就像见面一样。③给远在他乡的人写信,心里就向往那见面的日子,好像在房子里灯光下促膝谈心,心情舒服极了,好像喝醉了一样畅快。2、参商,比喻亲友不能会面,常说动如参商。雁羽,古时以雁传书,雁羽指书信。尺素,古时用绢帛书写,通常长一尺,故称写文章所用的短笺为“尺素”。剪烛西窗,语出李商隐《夜雨寄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原指恋人或情人离别后再会面,在烛光下促膝谈心。后泛指朋友或亲人离别后的会面。用这些典故,使语言精练、典雅,韵味悠长。3、“极少的例外”是指那些读后使人不愉快的信,比如恐吓信、诬告信等,后文写了一封恐吓信的故事。   提示: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