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贾鲁字友恒,河东高平人。幼负志节,既长,谋略过人。延祜、至治间,两以明经领乡贡。泰定初,恩受东平路儒学教授,辟宪史,历行省掾,除潞城县尹,选丞相东曹掾。擢户部主事,未上,一日觉心悸,寻行父书,笔势颤缩,即辞归。比至家,父已有风疾,未几卒。 鲁居丧服阕,起为太医院都事。会诏修辽、金、宋三史,召鲁为《宋史》局官,书成,选鲁燕南山东道奉使宣抚幕官,考绩居最,迁中书省检校官。上言“十八河仓,近岁沦没官司粮百三十万斛。其弊由富民兼并,贫民流亡,宜合先正经界,然事体重大,非处置尽善,不可轻发”。书累数万言,切中其弊。俄拜监察御史。首言御史有封事,宜专达圣聪,不宜台臣先有所可否。升台都事,迁山北廉记副使。复召为工部郎中洁奉公,言考工一十九事。 至正四年,河决白茅堤,又决金堤,并河郡邑。民居昏垫①,壮者流离。帝甚患之,遣使体验,仍督大臣访求治河方略,特命鲁行都水监。鲁循行河道,考察地形,往复数千里,备得要害。为图上进二策:其一,议修筑北堤,以制横溃,则用工省;其二,议疏塞并举,挽河东行,使复故道,其功数倍。会迁右司郎中,议未及竟。其在右司,言时政二十一事,皆见举行。调都漕运使,复以漕事二十事言之。朝廷取其八事:一曰京畿和籴②;二曰优恤漕司旧领漕户;三曰接连委官;四曰通州总治③豫定委官;五曰船户困于坝夫,海运坏于坝户;六曰疏浚运河;七曰临清运粮万户府当隶漕司;八曰宣忠船户付本司节制。事未尽行。既而河水北侵安山,沦入运河,延袤济南、河间,将隳两漕司盐场,实妨国计。(节选自《元史·贾鲁传》) [注]①昏垫:被水淹没。②和籴:官府出钱购买民粮以供军用,因两方议价成交,故曰和籴。③总治:漕运总管府。 1.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选鲁燕南山东道奉使宣抚幕官 B.其弊由富民兼并 C.帝甚患之,遣使体验 D.言时政二十一事,皆见举行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即辞归 ②即天地调剂之法也 B.①寻行父书 ②寻遣丞请还 C.①议修筑北堤,以制横溃 ②敛资财以送其行 D.①既长,谋略过人 ②既来之,则安之 3.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句是( ) 例句:擢户部主事 A.王怒而疏屈平 B.父母亲族皆为戮没 C.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D.江都围急 4.下列各个句子在文中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言:“十八河仓,近岁沦没官粮百三十万斛。”——皇上(对他)说:“官府储运公粮的十八处河仓,近几年损失公粮达一百三十万斛。” B.首言御史有封事,宜专达圣聪,不宜台臣有所可否。——他首先就建议:御史有密封上呈给皇帝的奏章,应该专门送给皇帝本人审处,而不应由朝中台臣先议定可行与否。 C.既而河水北侵安山,沦入运河,延袤济南、河间。——不久,黄河又向北泛滥危及安山,洪水灌入运河,一直延到济南、河间一带。 D.鲁循行河道,考察地形,往复数千里,备得要害。——贾鲁沿黄河流经之地巡视,考察地理形势,来回行程几千里,详尽地掌握了整治黄河的关键所在。 5.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贾鲁找出了官粮损失的弊病所由来,是豪强兼并土地,造成贫苦百姓流离失所,所以他提出了反兼并的措施。 B.贾鲁在任监察御史期间,反对中书台臣专擅,力谏奏章应专送皇帝,以便切实起到监察的作用。 C.贾鲁第一个治河建议是在黄河北岸修筑大堤,制止河水横向泛滥,这样做需用的人工财物都比较节省。 D.贾鲁第二个治河方案是,开辟疏浚新河道,堵塞原有河道,引河东流,假如令黄河恢复原有河道,这样做费用将高几倍。
网友回答
答案:见详解解析:1.B(A项“山东”宋元指崤山以东后指泰山以东,今指山东省。C项“体验”文中指考察、了解情况,今指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事物或亲自经历。D项“举行”文中指采用,今指进行) 2.A(A项第一个“即”是“马上”之意。第二个“即”为“就是”之意。B项两个“寻”均为“不久”之意。C项两个“以”均为目的连词“来”。D项“既”为时间副词“已经”“以后”之意) 3.D(该项与例句均为无标志词的被动句,A项为主动句,B项、C项皆为有标志词的被动句) 4.A(“上言”应为“上书说”之意) 5.D(第二个方案是疏浚原有河道堵塞新河道,使黄河回到故道) 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