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回忆引领我成长,演讲稿《校训引导我前行》

发布时间:2020-07-09 10:34:43

一个回忆引领我成长,演讲稿《校训引导我前行》

网友回答

逝去的记忆就早已在心底贴上了封条,就像是十月的成都,白色的阳光,灰色的天空,淡绿色的水。收拾起这样的回忆,我来到了南宁。
    
  很小的时候就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上大学,慢慢的这个目标愈来愈近了,小学,初中,高中…,尤其是高中时,大学几乎成了我唯一的梦。功夫不负有心人,所以我考上了。看着那梦寐以求的大学录取通知书,我那激动的泪水早已溢出了眼眶……逝去的记忆就早已在心底贴上了封条,就像是十月的成都,白色的阳光,灰色的天空,淡绿色的水。收拾起这样的回忆,我来到了南宁。当我第一步踏进校园时,我理应是失望的!不大的学校、不多的学生、再加上不热的专业。但是在失望的一刻让我看到了学校那烫金的校训。看到了学校那烫金的校训我又乐观了起来。在军训结束之后自己没能获得标兵的称号。但在同时我也明白了一个道理——
  “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大学时期的校园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刚进校门时,校园里就贴满了招生的广告和五花八门的社团,你可以根据自己的性格爱好参加。那时,我也积极参加过两个社团,并进行了一些活动,这些经历最大的收获就是让我的身心时刻保持愉快,可以认识新的同学,开阔自己的视野,学习别人的长处。同时,我还在校勤工俭学,参加过社会实践活动,这些活动都极大的丰富了我的生活,让我在自力更生的同时,体会到了赚钱的不易,父母亲血汗钱的来之不易。大学生活让我受益匪浅,我思想上经历了很大的转变。高中时期是为了准备高考,而进入大学,就进入了一个自由、无拘束的天地,没有人管,必须有高度的自我约束力。做到自律、自学、自省。
   
      
    在大学的第一堂课上,老师就告诉我们:大学校园就是一个大家庭。在这个大家庭中,老师也是我们其中的一份子老师不再像出高中时仅仅是长辈也是我们的朋友,我们应该互帮互助,和睦的相处。
   
      
    幼专的精神,对我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让我一个懵懂的女孩懂得了许多人生的道理, 校训“知行合一,见贤思齐”让我对学校以及生活的态度改变了,我不在埋怨学校的小,不热门的专业等等。然而生活在这个大家庭的一年里的我,懂得了如何主动的去体谅他人和关心他人,也使我变得更加坚强和独立。现在的社会需要合作,需要团队,忘记了队友的利益很多时候就等同于忽略了自己的利益。利他在竞争过程中往往转换为了利己,因为对方获利了,他必有成功的道理,这些恰恰给了自己一个弥补缺失的机会,为以后获取更多的收获奠定基础。在学习工作过程中不应忘记了给你的竞争对手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协助对方实现他们的目标。生活中遇到事情要冷静地思考,不要急躁。与人相处不要有太多计较,不管你当时多么生气愤怒,都告诉自己不必这样,你会发现其实真的不必要,很多事情当你再回忆时会发现其实没什么。不轻易的承诺,承诺了就要努力去兑现。因为诚信永远是美德,也是财富,它会对你的一生有利。
   
      
    懂得校训内涵之后的我在大一的着一年里一直按着校训来生活来学习,所以在大一里我很快乐,认识了许多来自不同地方的同学,重要的是我的学习成绩也得到了提高,感觉自己成熟了许多,自己也具备了大学生应具有的素质。感谢校训带给我的帮助。让我觉得自己长大了。

网友回答

《校训引导我前行》
    “格高志远,学贯中外”这个简明扼要而又意蕴深厚的新校训,是上外人在办学理念上的又一个突破和创新,为广大师生设立了一个高远的目标,集中地体现了上外在新世纪的鲜明特色。
  一个“格”字,既可表示规格、合格,又可指人格、品格。新校训“格”字当头,正体现了上外高规格、高起点的培养目标,那就是——为社会主义事业、为中华民族造就优秀的人才。而我们作为上外人,也应该努力做到人品高尚,格调高雅。大学,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高地,是社会道德水准的标高。倘若,鼠目寸光,追名逐利,在世俗和物欲面前放弃理想与追求,这无疑是大学的悲哀。所以,大学首先就要确立远大的目标,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不忘培育学生的思想情操,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因为一个有品位、有修养的现代文明人,一个才华横溢、志向远大的青年学子,才能真正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而我们为师者,不仅要有才识,还应该具有人格的魅力和道德的感召力。教师的言行,点点滴滴都将化为浇灌学生心灵之花的泉水。为人师表是教师的基本职业操守,从这个角度去理解,“格高志远”,首先应该是教师的座右铭!当我们在七尺讲台,或严谨、或风趣、或睿智、或儒雅、或广博、或专精、或敦厚,或潇洒,总会给学生留下深深的记忆。而教师的学术眼光、人文胸襟、精神风采、人生感悟,对学生而言,更有着无形的影响力,日后将成为他们记忆中一道永远的风景。
  “学贯中外”,在一个更高的层面上,指明了我们求知向学的路径。作为上外人,不仅要重视外国语言文化的学习和研究,更要承担起传播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时代使命。这就是说,作为一个学术团队,一个整体,上外人不仅要有突出的外语能力,还应有深厚的人文积淀,对中外文化的精髓都能够融会贯通。唯其如此,才能更好地为中国和世界架起双向交流的桥梁。
  如果说,改革开放之初迫切需要让中国了解世界,让中国融入世界;那么在中国国力全面提升的二十一世纪,就更需要向世界展示中国的风采,让世界听到中国的声音。因此,上外人有责任、有义务,让世界各国正确地认识中国、深入地了解中国。为了做到这些,我们应该更全面地了解中国的国情、民情、更深入地研究本土的文化、历史,把生命之根深深地扎在祖国的土地上。
  “格高志远,学贯中外”,这意蕴丰瞻的八个字,响亮地告诉我们所有的上外人:在我们的背后是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在我们的肩上,是振兴中华民族的历史重任,而在我们的面前,则是世界的大舞台!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