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阅读答案

发布时间:2020-08-04 06:38:57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然后按要求回答1~5题。  (甲)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干、越、夷、貉(古代东北部族名)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  (乙)①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一种香草,其苗名兰槐,其根为芷)之根是为芷,②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③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1)下列加粗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据亿仗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B.不闻先王之遗言以勇气闻于诸侯C.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D.所渐者然也防微杜渐(2)下列加粗虚词的用法和意义不相同的一组是[  ]A.其渐之滫其质非不美也B.兰槐之根是为芷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C.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D.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公与之乘(3)乙文画线句①的含义,理解正确的一句是[  ]A.喻人本性无善无恶,唯在教育与学习,论证了学习与教育的重要。B.喻人善恶无常,唯在学习,论证教育的重要性。C.喻人是可塑的,强调学习的重要性。D.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同义,强调学习环境对学习的重要性。(4)翻译下列句子。①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君子不近,庶人不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这两节文字都是阐述学习的有关问题,你认为它们各侧重什么?甲文谈学习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谈学习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网友回答

答案:略解析: (1)C(2)C(3)D(4)①若把它浸入臭水中,那么君子就不愿接近,平民就不愿佩戴。②所以君子居住必定选择风俗淳正的乡土,出游结交必定接近有学问的贤士。这是因为君子要防备邪恶小人而接近正直之士的缘故。 (5)甲文是作用(或意义);乙文是环境和内容。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