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全词用了哪些典故?各有什么作用?阅读答案

发布时间:2020-08-04 06:38:38

读《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思考下列问题。(1)全词用了哪些典故?各有什么作用?(2)“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一句是什么意思?有什么作用?(3)“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一句为何而发?有什么用意?

网友回答

答案:解析:
  (1)词的上片从眼前的大好河山,追念到曾经活跃在这里的两个历史人物:孙权和刘裕,表达了对古代英雄的景仰,也暗含着用英雄们的业绩鼓励、鞭策自己的意思。  词的下片用了三个典故:刘义隆北伐、拓跋焘建行宫、廉颇思赵。用刘义隆北伐惨败的事,是针对当时执政的韩胄的急于事功,主张出兵,不做充分准备的警告。用拓跋焘的故事,是指责南宋统治者偏安一隅,忘记收复失地的悲愤之词。用廉颇的故事,是以廉颇自比,表示希望仍然能为国效力。  (2)这句话的意思是,孙权的风流余韵现已不复存在。“舞榭歌台”是承平气象的象征。孙权以区区江东之地,抗衡曹魏。使自己国土不受外侵,并拓域开疆,造成了三国鼎峙的局面。吴国出现承平气象。“风流”,指孙权的才略及其建树,这里引申为孙权的遗迹。“雨打风吹”指的是历史风雨,自孙权以后,京口一带屡遭兵火,到辛弃疾时已将近千年,当年孙权的风流余韵已荡然无存。言外有江山寂寞,时势消沉之意。这几句话突出萧飒、凄凉之象,笔调转为哀婉、舒缓,词人慨叹眼前之景象,表达了他们对孙权的崇拜和对当前时局的担忧。   (3)这一句是为自己不被重用而发的。对于这次北伐的主张,辛弃疾是赞成的,但他认为应做好准备工作,关键是用人得力。他曾向朝廷建议,应当把用兵大计委托给元老重臣,隐然以此自任,准备以垂暮之年,挑起这副重担;然而事情并不是所想像的那样,于是他就发出;“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感叹。这一典故更深刻的用意,是词人把他个人的政治遭遇放在当时宋金民族矛盾以及南宋统治集团的内部矛盾的焦点上来抒写自己的感慨,赋予词中的形象以更丰富的内涵,从而深化了词的主题。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