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李煜阅读答案

发布时间:2020-08-04 06:03:35

阅读下文,完成1-4题。读李煜邵盈午  在历代帝王中,似乎还没有一个能有李煜这样的幸运,虽千载之后,只要一提他的名字,连文化档次并不高的人也会将他与下列词牌联系在一起:《虞美人》、《乌夜啼》、《浪淘沙》……其中最脍炙人口的,当推《虞美人》。  《虞美人》一词所反映的无疑是末世昏君的亡国之愁。但如果仅着眼于此,便很难解释李煜的这首词何以会在不同阶层的读者中间引发如此强烈的共鸣。其实,这首词所凝聚的经过符号化的情感,并不是与亡国之愁一一对应的。就李后主当时的心境推究,他的“往事”、他的“故国”,乃至他的“雕栏玉砌”和“朱颜”,皆有具体所指,它们与“春花”、“秋月”、“小楼”、“东风”一起,构成了连贯的意象群,于是“愁”被净化了,剥离了亡国之愁的实体,只剩下万古恒同的外形,达到如斯境界,才算得上真正的艺术,才会超越时空而获致永恒的意义。无论哪一个时代的人,不论当时人的“愁”是什么,都不难从中领悟到人类最普遍的直接经验:经过繁华的梦想和破落的悲哀,经过人生的磋跎和磨难之后,对生命、对人生的那种深切的发现。而诗与非诗的差别,难道不就在于对人类直接经验本身的综合、提炼与升华的程度吗?从这个意义上说,李煜又是有幸的:他在“仓皇辞庙”中失去的面子,却在文学里挽回来了,并在这里重新获得了“人”的价值和尊严。如今,人们提起李煜,所指的已不复是那个袭位怠于政事的昏君,而是一个创作出不朽作品的文学家。如果说屈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伟大的诗人,那么李煜便堪称我国伟大的词人。他的词,上脱花间派的窠臼,下开苏轼“大江东去”的豪放词风,对自宋以来的词人影响甚巨。  我不禁想起《西清诗话》所载:“李煜若以作诗工夫治国事,岂为吾虏也。”其实,这一假设毫无意义。李煜原本就不是什么政治家,降宋后,做了虚有其名的违命候,哪里还构得成对大宋江山的威胁。可悲的是,李煌乃一天生情种,总也收不了泪,忘不掉他的“故国”。这一可了不得,他的那些情辞双美的作品一经脱手,便不胫而走,哄传江南,这就不能不使宋太宗意识到李煌的存在就是江南旧梦死灰复燃的希望。狠毒、阴险的宋太宗,遂传旨御医,务必设法使李煌死后尸体作俯首屈身之状,以示永世臣服。当李煜在42岁生辰的那天,奉旨饮下宋太宗派人前来给他“祝寿”的御酒后,顿时五脏剧痛,全身痉挛,头足相就,状如牵机,于次日晨气绝身亡。  自此,世界上将不复有南唐时的那个李后主。幸好,这幕宫闱残杀的惨剧,已渐渐被人们淡忘了;岁月冲刷不掉的,却是那“东流”至今的“一江春水”。(1)这篇散文中,作者认为李煜的不幸与有幸各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作者看来,李煜的《虞美人》令不同阶层的读者引发强烈共鸣,原因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文章第2段说“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李煜又是有幸的”,“这个意义”指的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错误的两项是[  ]A.文章写李煜被毒死的细节,是为了显示宋太宗的狠毒。B.文中引用了“李煜若以作诗工夫治国事,岂为吾虏也”的话,意在指责李煜的昏庸无能、治国无方。C.作者对李煜作为一个词人的评价是极高的,认为他上脱花间派的窠臼,下开豪放派词风,对宋代词人的影响甚大。D.在作者看来,《虞美人》的千古传唱并不在于它浓郁的国破家亡之愁,而在于它的“愁”字里蕴含的共性:经过人生的磨难之后,对生命、对人生的认识。E.正因为李煜的一些情辞双美的作品具有超越时空的永恒魅力,才唤起了无数读者对故国故乡的思念。

网友回答

答案:解析:
(1)不幸在于他是个亡国之君;有幸在于他在文学世界里获得了人生价值与尊严,创作了不朽的作品。(2)人们能从这首词中领悟到人类最普通的交接经验——经过繁华的梦想和破落的悲哀,经过人生蹉跎和磨难之后,对生命、对人生的最深切的发现。(3)真正的诗是对人类直接经验进行综合、提炼与升华。(4)A、B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