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孟浩然不是将诗紧紧地筑在一联或一句里,而是将它冲淡了,平均...阅读答案

发布时间:2020-08-04 06:03:30

阅读下文,完成1~4题。  真孟浩然不是将诗紧紧地筑在一联或一句里,而是将它冲淡了,平均地分散在全篇中:  出谷未停午,到家日已曛。回瞻下山路,但见牛羊群。樵子暗相失,草虫寒不闻。衡门犹未掩,伫立望夫君。    甚至淡到令你疑心到底有诗没有。  垂钓坐盘石,水清心亦闲。鱼行潭树下,猿挂岛藤间。游女昔解佩,传闻于此山。求之不可得,沿月棹歌还。    淡到看不见诗了,才是真正孟浩然的诗,不,说是孟浩然的诗,倒不如说是诗的孟浩然,更为准确;在许多旁人,诗是人的精华,在孟浩然,诗纵非人的糟粕,也是人的剩余。在最后这首诗里,孟浩然几曾做过诗?他只是谈话而已。甚至要紧的还不是那些话,而是谈话人的那副“风神散朗”的姿态。读到“求之不可得,沿月棹歌还”,我们得到一如张洎从画像所得到的印象:“风仪落落,凛然如生。”得到了像,便可以忘言,得到了“诗的孟浩然”便可以忘掉“孟浩然的诗”了。这是我们前面所提到的“诗如其人”或“人就是诗”的另一解释。  超过了诗也好,够不上诗也好,任凭你从环子的哪一点看起。反正除了孟浩然,古今并没有第二个诗人到过这境界。东坡说他没有才,东坡自己的毛病,就在才太多。  庄子笑曰:“周将处乎材与不材之间。材与不材之间,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  谁能了解庄子的道理,就能了解孟浩然的诗,当然也得承认那点“累”。至于“似之而非”,而又能“免乎累”,那除陶渊明,还有谁呢?(1)孟浩然诗的主要特点是______(从文中找一个词)。(2)第一段最后的“另一解释”是什么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引用庄子的一段话有何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作者认为孟浩然和陶渊明各有什么异同?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网友回答

答案:略解析: (1)淡(2)孟浩然诗的风格特点同孟浩然其像其人的特点是一致的。(3)见“析重点”部分。 (4)同:两人诗歌的风格相同,都以山水田园为题材,恬淡、闲适。异:陶摆脱了世俗的烦扰,不为外物所累。孟则没有完全从世俗的烦扰中挣脱出来,故“未免乎累”。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