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模仿的理论评价,什么叫内模仿

发布时间:2020-07-09 11:50:12

内模仿的理论评价,什么叫内模仿

网友回答

应当承认,在审美活动中“内模仿”现象确实是存在的。审美活动既涉及复杂的心理活动,也涉及复杂的生理活动,内模仿活动以人体器官的生理心理功能为基础,尤其表现为一种意象性内模仿,也就是在想象中把主体摹拟为客体。例如法国作家福楼拜谈到他创作长篇小说《包法利夫人》的创作经验时指出,当自己作品中的主人公自杀时,作者本人仿佛也闻到了砒霜的气味。心理学家们也发现,不少观众看了惊悚片以后,不但眼睛、大脑疲劳,就连四肢、身体也很疲劳,甚至免疫力都会下降。这些事例证明,审美活动中普遍存在着生理和心理的内模仿活动。
  谷鲁斯与浮龙·李的“内模仿说”,深入分析了美感过程中生理、心理活动的某些重要特征及其内在规律,这对深入研究审美心理有一定积极意义,也具有合理性的一面。但是,“内模仿说”把美感的本质和根源只归结为生理的内模仿,片面夸大了它的作用,进而将生理快感与美感混为一谈,从而歪曲甚至否定了美感的客观内容和社会性质,因而无法真正揭示美感的本质。

网友回答

内模仿 inner imitation
   19世纪下半叶出现的“内模仿说”,侧重于以生理学和心理学结合的角度来研究审美心理与审美感受,对审美过程中某些生理、心理现象做了精细的描述和论证。有些学者认为“内模仿说”是“移情说”的一个分支,但二者又有很多的不同。一般认为,“内模仿说”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德国的谷鲁斯和英国的浮龙·李。
   德国心理学家、美学家谷鲁斯(1861-1946)主要从心理学和生理学角度研究美学。立普斯的“移情说”极力反对用生理学解释美学,而谷鲁斯恰恰在这一点上与立普斯截然对立,强调用内模仿的器官感觉来解释移情作用。从这个角度来看,谷鲁斯是从“移情说”转向“内模仿说”的先驱。谷鲁斯总是把游戏和模仿联系在一起,他深受席勒的“游戏冲动”理论影响,提出了“游戏练习”说来阐明艺术的起源。与此同时,谷鲁斯也不同意斯宾塞等人关于游戏和艺术是“发泄过剩经历”的说法,对美的起源的“游戏说”作了新的解释。谷鲁斯认为,游戏并不是与实用完全无关,游戏其实是在为将来的实用目的做练习和准备。艺术就是一种模仿性的游戏。因此,谷鲁斯用他的“游戏练习”说来解释:小猫玩抓毛线团的游戏,是为了今后抓老鼠;小狗相互追咬嬉闹,是在练习今后捕猎物;男孩子玩舞刀弄枪的游戏,是在练习长大成人后的战斗本领;女孩子从小喜欢抱着布娃娃,是在无意识中准备今后做母亲,等等。谷鲁斯认为,艺术也是一种游戏,只不过具有更高的目标,这就是说,艺术家希望通过这样一种游戏来影响别人,并以此来显示自己精神上的优越。显而易见,艺术作为高级游戏,同样离不开实用目的。谷鲁斯说:“就连艺术家也不是只为创造的乐趣而去创造;他也感到这个动机,不过他有一种较高的外在目的,希望通过他的创作来影响旁人,就是这种较高的外在目的,通过暗示力,使他显出超过他的同类人的精神优越。”谷鲁斯还指出,并不是所有游戏都是模仿性的,比如猫捉老鼠的游戏,小狗追咬嬉闹的游戏等,都是依靠一种本能冲动,用不着模仿。但是,作为高级游戏的艺术却离不开模仿。人只有以游戏的态度来观照对象时,才能有审美活动,而一切审美欣赏活动都离不开“内模仿”。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view/4774988.htm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