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海围着山,山围着我。沙田山居,峰回路转,我的朝朝暮暮,日起...阅读答案

发布时间:2020-07-28 22:56:35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小题。

①海围着山,山围着我。沙田山居,峰回路转,我的朝朝暮暮,日起日落,月望月朔,全在此中度过,我成了山人。问余何事栖碧山,笑而不答,山已经代我答了。其实山并未回答,是鸟代山答了,是虫,是松风代山答了。山是禅机深藏的高僧,轻易不开口的。人在楼上倚栏杆,山列坐在四面如十八尊罗汉叠罗汉,相看两不厌。……山谷是一个爱音乐的村女,最喜欢学舌拟声,可惜太害羞,技巧不很高明。无论是鸡鸣犬吠,或是火车在谷口扬笛路过,她都要学叫一声,落后半拍,应人的尾声。

②从我的楼上望出去,马鞍山奇拔而峭峻,屏于东方,使朝暾姗姗来迟。鹿山巍然而逼近,魁梧的肩膂遮去了半壁西天,催黄昏早半小时来临,一个分神,夕阳便落进他的僧袖里去了。……尤其是西屏的鹿山,白天还如佛如僧,蔼然可亲,这时竟收起法相,庞然而踞,黑毛茸蒙如一尊暗中伺人的怪兽,隐然,有一种潜伏的不安。

……

③海潮与风声,即使撼天震地,也不过为无边的静加注荒情与野趣罢了。最令人心动而神往的,却是人为的骚音。从清早到午夜,一天四十多班,在山和海之间,敲轨而来,鸣笛而去的,是九广铁路的客车,货车,猪车,曳着黑烟的飘发,蟠蜿着十三节车厢的修长之躯,这些工业时代的元老级交通工具,仍有旧世界迷人的情调,非协和的超音速飞机所能比拟。山下的铁轨向北延伸,延伸着我的心弦。我的中枢神经,一日四十多次,任南下又北上的千只铁轮轮番敲打,用钢铁火花的壮烈节奏,提醒我,藏在谷底的并不是洞里桃源,住在山上,我亦非桓景,即使王粲,也不能不下楼去:

栏杆三面压人眉睫是青山

碧螺黛迤逦的边愁欲连环

叠嶂之后是重峦,一层淡似一层

湘云之后是楚烟,山长水远

五千载与八万万,全在那里面……

1.第①段中的句子“山谷是一个爱音乐的村女,最喜欢学舌拟声,可惜太害羞,技巧不很高明。无论是鸡鸣犬吠,或是火车在谷口扬笛路过,她都要学叫一声,落后半拍,应人的尾声”,这段文字描写的是生活中的什么现象?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效果?

2.有人说“西屏的鹿山,白天还如佛如僧,蔼然可亲,这时竟收起法相,庞然而踞,黑毛茸蒙如一尊暗中伺人的怪兽,隐然,有一种潜伏的不安”一句,用白天和黑夜的山景对比,表现出作者向往光明、憎恶黑暗的强烈感情,你是否同意,为什么?

3.作者为何说“最令人心动而神往的,却是人为的骚音”?这“骚音”是不是与山中美景不太协调了?

4.作者在第①段中说“我成了山人”,可最后又说“即使王粲,也不能不下楼去”,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两句话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试简述理由。

5.文章后面最后两句“湘云之后是楚烟,山长水远/五千载与八万万,全在那里面……”应该怎样赏析?请谈谈你的理解。

6.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这篇散文感觉浓郁,浓墨重彩描绘优美山景,笔法多变,景物各呈其妙。全文重点抒发了沉浸在人间仙境的愉悦心情。

B.文章运用拟人、夸张等手法,以强化诗人感觉中的山居生活,着力描绘个人自由的生命对山居生活的感应与体验,获得了诗意和空灵的色彩。

C.“问余何事栖碧山,笑而不答,山已经代我答了。其实山并未回答,是鸟代山答了,是虫,是松风代山答了。”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地表现了山景的幽美和作者对幽美山景的热爱。

D.“最令人心动而神往的,却是人为的骚音”一句,似褒实贬,作者感慨于工业社会对大自然原始状态的破坏,对山居清静生活的干扰。

E.作者以一首诗收尾,使含蓄在整篇文章中的思想感情明朗化,令读者回味全文,与作者产生感情共鸣。

 

网友回答

【答案】

1.对象是回音(或回声)现象。手法:主要运用了拟人,也有比喻的手法。效果:写得形象生动,把山谷写活了,写得生动可爱。

2.不同意。因为这还是写山中景物,突出了景物早晚的变化,这样更有吸引力。上面的分析有些牵强。

3.这“骚音”指的是列车的声音。这些列车沟通了地区与地区之间的联系,作者神往的原因是他向往回归大陆,希望祖国统一。

4.(1)表达了作者渴盼祖国统一的思想感情。(2)突出主题(或衬托、照应)的作用。理由:“成了主人”,说明自己如在仙境中生活,按常理应希望永远这样生活下去,可作者却有更高远的追求,“下楼去”维护祖国统一。

5.这里的“湘云”、“楚烟”指代的是祖国的山山水水,“五千载”指代祖国五千年的文明史,“八万万”指当时我们八亿人民。几句诗表现了作者对祖国的浓厚的情感。这样写要比直接写好,体现出了诗歌的形象性的特点。

6.AD

【解析】

1.现象和手法都比较明显,容易答出。

2.这里作者只是对景物的一种描写而已,并没有什么深刻的寓意,若把它分析成对光明的向往,或是对黑暗的憎恶,是不正确的。

3.本来“骚音”不会给人以美感,是会让人讨厌的,但作者写得却相反。这就要深思其原因,仔细读后面的一些句子会悟出答案的。

4.文章采用的是一种衬托的手法,前面写了山中非常美好,自己愿意留在山中,而文章后面又写了想下楼去,这就更加突出了自己下楼去的决心与可贵。

5.这两句诗里,作者采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要逐一分析,并且要分析出诗句中所蕴含的深深的情谊。

6.A,全文重点抒发的是思念家乡和盼望祖国统一的思想感情。  D。错位分析。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