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星尔雅学习通《吾国教育病理》章节测试答案

发布时间:2020-06-05 11:34:16

超星尔雅学习通《吾国教育病理》章节测试答案
批判的教育社会学
1、【单选题】
下列社会学的分支中,不属于应用型学科的是(D)。
A、消费社会学
B、城市社会学
C、农村社会学
D、批判的教育社会学
2、【单选题】批判的教育社会学与知识社会学和(C)有密切的联系。
A、法社会学
B、性别社会学
C、权利社会学
D、经济学
3、【单选题】教育问题成为当今中国重灾区的原因在于(A)。
A、国家垄断
B、官员腐败
C、学校数量少
D、学生素质低
4、【判断题】批判的教育社会学是一门应用型的学科。(×)
5、【判断题】教育应成为人的社会定位的第一要素。(×)
空洞素质论
1、【单选题】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一句语出(C)。
A、《礼记》
B、《中庸》
C、《论语》
D、《道德经》
2、【单选题】“素质”的“素”字,其本意为:(A)。
A、生丝
B、质朴
C、不加修饰
D、干净
3、【判断题】中国学生学习过程的异化是竞争激烈所导致的。(√)
文凭需求的膨胀
1、【单选题】
宋代严州在12世纪中叶到13世纪中叶里,科举人数的变化说明了下列哪项事实?(D)
A、
社会经济水平的提升
B、
务农务工的人员减少
C、
官员数量过少
D、
社会文凭需求在膨胀
2、【单选题】古代科举舞弊盛行的原因不包括(B)。
A、竞争过于激烈
B、考场管理宽松
C、参考人数过多的社会情势
D、阶层不平衡的社会生态
3、【判断题】在教育的膨胀这一问题上,古今社会的差异是:古代是单向膨胀,而今日社会是双向膨胀。(√)
4、【判断题】教育的扩张一定是社会需求拉动的。(×)
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1、【单选题】
认为“对人们所担任的职务有用处的大部分技能每每只能在实际工作中获得”的社会学家是(C)。
A、胡塞尔
B、马林诺夫斯基
C、皮埃尔.布尔迪厄
D、列维-斯特劳斯
2、【单选题】郑也夫教授认为,中国经济起飞的原因不包括以下哪项因素?(A)
A、发达国家支援
B、政策
C、投资
D、廉价劳动力
3、【判断题】教育与个人发展有关,这体现在学历和收入上,一般来说,学历越高,薪水也就越高。(√)
4、【判断题】教育与学生能力的提升之间的关系是清晰的,并且是成正比的。(×)
主流认识依旧持续的原因
1、【单选题】
1948年,联合国《人权宣言》中第26款提出,教育是(C)。
A、法律
B、基础
C、人权
D、发展
2、【单选题】在1990年的世界全民教育大会上,至少有(A)个国家加入了《全民教育宣言》。
A、150
B、200
C、250
D、300
3、【判断题】郑也夫教授并不赞同高校扩招对社会有利无害的“饼大无害论”。(√)
4、【判断题】高校扩招能有效缓解学历的激烈竞争。(×)
德国双轨制教育的诞生
1、【单选题】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吸收了古典经济学大师亚当.斯密和(D)的理论成果。
A、哈耶克
B、约翰·梅纳德·凯恩斯
C、大卫·休谟
D、大卫.李嘉图
2、【单选题】经济学中的重要概念“比较优势理论”的提出者是(C)。
A、马尔萨斯
B、弗里德曼
C、大卫.李嘉图
D、阿尔弗雷德·马歇尔
3、【单选题】在教育分流制度中,做得最好的国家是(B)。
A、美国
B、德国
C、日本
D、英国
4、【判断题】德国双轨制教育的诞生离不开著名教育改革家洪堡的努力。(√)
5、【判断题】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完成扫盲任务且文盲率最低的国家。(×)
德国三轨制的发展
1、【单选题】
在德国三轨制教育中,学生会在完成4年小学之后被分流到三种不同类型的中学去,其中,被称为“中间学校”的是(C)。
A、文科中学
B、高等中学
C、实科中学
D、主体中学
2、【单选题】
在德国,进入大学深造的学生多毕业于以下哪种类型的中学?(D)
A、高等中学
B、实科中学
C、主体中学
D、文科中学
3、【单选题】
在推迟分流时间以前,德国学生通常在(D)岁时,就需要确定接下来受教育的中学。
A、5
B、6
C、8
D、10
4、【判断题】
在针对德国三轨制教育的改造方案中,设置定向阶段,推迟分流时间这一举措,得到了德国大多数民众的支持。(×)
5、【判断题】
设立综合中学的提议是由德国的保守派提出的。(×)
通道与职业教育
1、【单选题】
在德国三种不同类型的学校中,与我们通常理解的“职业学校”类似的是(B)。
A、高等中学
B、实科中学
C、主体中学
D、文科中学
2、【单选题】德国的职业教育是由以下哪两个部门共同管理的?(C)
A、财政部和人事部
B、教育部和司法机构
C、教育部和产业部
D、教育部和财政部
3、【单选题】关于德国的职业教育,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D)。
A、教育与实际就业脱钩严重
B、学习不自由,无法换专业
C、造成了德国工业的衰弱
D、培训方向众多,培训专业细致
4、【判断题】在德国,三种不同类型的学校之间存在转轨的通道。(√)
5、【判断题】德国所有的工厂都可以接受学生实训。(×)
分流早晚之利弊(一)
1、【单选题】
当今生物界对人类能力的研究表明,先天智力和后天教育的占比分别为(C)。
A、80%和20%
B、70%和30%
C、60%和40%
D、50%和50%
2、【单选题】美国明尼苏达大学里,通过同卵双生子案例来研究遗传和环境对人的发展影响的学者是(D)。
A、桑代克
B、皮亚杰
C、拉康·雅克
D、托马斯.布查德
3、【单选题】德国早分流制度的弊端在于(C)。
A、国家付出了更多的财力
B、易出现应试教育
C、牺牲了一部分晚熟者
D、造成了社会分配的不均衡
4、【判断题】郑也夫教授认为,早期分流进行筛选的效度较高。(√)
5、【判断题】德国的筛选制度可以准确地、全方位地挑选出高智商、高情商的人才。(×)
分流早晚之利弊(二)
1、【单选题】
德国的精英需要负担的社会责任不包括(D)。
A、对德国社会尽责
B、进行更好的礼貌教育
C、保护民族文化遗产
D、对第三世界国家的人民进行帮扶
2、【判断题】
早分流能够减轻学生的竞争压力,使他们的学习过程自然、松弛。(√)
3、【判断题】
晚分流的教育制度需要注重辅助措施的实施,例如建立奖学金制度、使早期教育环境平等。(√)
中国的户籍制度
1、【单选题】
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是(C)。
A、毛泽东
B、周恩来
C、邓小平
D、江泽民
2、【判断题】户籍制度对教育分流没有影响。(×)
3、【判断题】中国已经开始实行分流制教育。(×)
4、【判断题】在现代中国,农民已经可以离土进城,但是在待遇上与城市居民仍有较大差异。(√)
社会结构:金字塔还是枣核
1、【单选题】
中国经济结构类型属于以下哪种形式?(B)
A、枣核形
B、金字塔形
C、橄榄形
D、矩形
2、【单选题】郑也夫教师强调,我们只有将社会经济结构改造成(A)社会才能影响到教育,才能进行早分流。
A、枣核形
B、金字塔形
C、橄榄形
D、矩形
3、【判断题】好的社会制度能实现社会不同角色的双赢。(√)
中国的独子政策
1、【单选题】
中国分流难行的因素不包括以下哪点?(C)
A、
户籍制度
B、
社会结构
C、
国民素质
D、
独子政策2、【单选题】关于中国的独生子女政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D)。
A、改变了中国的人口生态
B、降低了人口出生率
C、加快了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
D、减轻了中国的养老负担
3、【单选题】关于中国传统家庭的“自然分流”机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降低了家庭投入科举的成本
B、使家人金榜题名的概率大大提高
C、提高了家庭的名望
D、提高了女子的社会地位
4、【判断题】曾国藩的兄弟全都依靠他的名望从而进入官场做官。(×)
5、【判断题】曾国藩直到步入中年以后才终于中了进士,成才时间较晚。(×)
职业教育自身的问题
1、【单选题】
中国的职业教育是由以下哪个部门所管辖?(D)
A、卫生部
B、财政部
C、产业部
D、教育部
2、【单选题】
关于中国职业教育的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C)。
A、职业教育制度优于西方国家
B、2~3年时间就能培养出最优秀的职业人员
C、过于注重高等职业教育,而不注重中等职业教育
D、学生素质和教师素质都十分高
3、【判断题】
在职业教育院校,三年时间的教育就能使学生成为顶级技工。(×)
职业教育自身的问题(二)
1、【单选题】
关于中国的职业院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C)。
A、应注重学生价值观和情商的培养
B、中等职业教育受到的重视较少
C、学生以知识学习和智力提升为主
D、校企结合的程度不高
2、【判断题】中国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是实行三轨制。(×)
3、【判断题】校园暴力的发生与问题少年想彰显自身存在感有关。(√)
体育教育的重要性
1、【单选题】
关于我国“德智体美劳”的教育方针,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D)。
A、
劳育是普及劳动观念和提升劳动技能的教育
B、
中国学校教育不应忽视体育教育
C、
美既包括心灵之美,也包括身体之美
D、
德智体美劳是相互孤立发展的
2、【判断题】足球是中国学生体育必修项目。(×)
3、【判断题】体育是授予学生关于健康的知识,提高体力,增强体质,培养意志力的教育。(√)
古代的科举制度
1、【单选题】
实行科举制度的主要原因是(C)。
A、为了提升国民素质
B、为了造福百姓
C、为了打击门阀士族,加强中央集权
D、为了提升大家族声望
2、【单选题】科举的直接目的是(B)。
A、提升皇家威望
B、选拔人才
C、打击贪腐
D、完善教育体制
3、【单选题】察举制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这种制度的确立时间是在(A)。
A、汉代
B、魏晋时期
C、隋代
D、唐代
4、【单选题】科举制度的真正成型是在以下哪个朝代?(D)
A、汉代
B、魏晋时期
C、隋代
D、唐代
5、【判断题】科举制建立之后,应试学也就应运而生,这导致在博弈中考试的效度每况愈下。(√)
6、【判断题】在中国古代,官员也可以通过考评军功产生。(√)
清朝官员的构成
1、【单选题】以下不属于清朝胥吏阶层的职位是(C)。
A、皂吏
B、班头
C、巡抚
D、差人
2、【单选题】以下不属于清代师爷的管辖范围的是(D)。
A、刑名
B、钱粮
C、文书
D、征战杀敌
3、【单选题】关于师爷,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C)。
A、师爷并无官衔职称
B、师爷的报酬由作为东家的官员支付
C、师爷不需要经过学习即可出任
D、清代师爷数量可达两万人之众
4、【判断题】在古代,只要考上了举人就能够做官。(×)
5、【判断题】《水浒传》中的宋江即为胥吏。(√)
封建制度下的科举与制度
1、【单选题】
认为“科举制度堪称为贵族制度的安魂曲”的史学家是(B)。
A、青木正儿
B、宫崎市定
C、井上清
D、柳田国男
2、【单选题】关于胥吏制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D)。
A、带有强烈的封建色彩
B、胥吏的社会地位很低
C、胥吏不仅负责文书拟写,还需奔走差务
D、胥吏是通过参加科举考试来获取职位的
3、【判断题】唐代科举制是在隋代科举制的基础上发展完善的。(√)
对今日官员学历的思考
1、【单选题】
郑也夫教授认为,做公务员,最好的学历背景应当是(A)。
A、大学本科
B、硕士
C、博士
D、博士后
2、【单选题】
个人的“黄金学习期”是以下哪个年龄段?(C)
A、0-5岁
B、5-15岁
C、16-30岁
D、30-45岁
3、【判断题】
学历等于政务能力。(×)
古今之变:习礼与认知
1、【单选题】
诺贝尔奖华人获奖者不包括(D)。
A、屠呦呦
B、莫言
C、杨振宁
D、钱学森
2、【单选题】下列选项中,“习”字用法不同于其他选项的一项是(A)。
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B、政教习俗,相顺而后行
C、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D、彼邦本倔强,习俗多骄矜
3、【单选题】“习”字的本意是(B)。
A、对某事熟悉
B、小鸟反复地试飞
C、长期重复地做,逐渐养成的不自觉的活动
D、实践4、【单选题】下列不属于古代“六艺”范围的是(C)。
A、礼
B、乐
C、棋
D、射
5、【判断题】礼的外在是仪式和礼节,礼的内在是对自己的社会地位与角色的服膺和遵从。(√)
6、【判断题】日本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人数多于华人诺贝尔奖获得人数。(√)
过度复习的弊端
1、【单选题】
关于复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D)。
A、
过度的复习会扼杀好奇心
B、
好的学习应当通过学习新事物来复习已有知识
C、
中国学生花在复习上的时间远远多于美国学生
D、
复习是种毫无意义和收获的行为
2、【判断题】郑也夫教授认为,学习的过程应该是以新代旧的过程。(√)
3、【判断题】重复和大量的复习能够增强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复读
1、【单选题】
美国的SAT考试一年可以考(C)次。
A、2
B、4
C、6
D、8
2、【单选题】关于中美两国的复读情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A、SAT多次考试的制度是对学生学习精力的浪费
B、中国学生复读所花的时间成本更高
C、美国学生的复读人数与考试总人数的比重高于中国
D、美国复读一次的时间成本为两个月
3、【单选题】SAT考试的科目不包括以下哪项?(D)
A、数学
B、批判性阅读
C、写作
D、外语
4、【判断题】“一年多考”制度能在一定程度上疏导和压缩复读。(√)
5、【判断题】根据国情,我国应取消复读制度。(×)
学校教育模式的反省
1、【单选题】关于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C)。
A、仅限于城市周边的农村地区
B、到了农村的知识青年需要在农村永久定居
C、动机就是为了解决2000万毕业学生的安置和就业问题
D、毛泽东并不支持上山下乡运动
2、【单选题】郑也夫教授对“吃苦才能成才”这一说法的态度是(D)。
A、不置可否
B、非常赞同
C、部分赞同
D、不赞同
3、【单选题】郑也夫教授上山下乡的地点是在(D)。
A、湖北
B、四川
C、云南
D、黑龙江
4、【判断题】毛泽东曾鼓励学生要向农民学习,走出校门去搞阶级斗争。(√)
5、【判断题】“文革”时期大规模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的发生和延续,既有经济原因,也有政治原因。(√)
现代学校教育模式批评
1、【单选题】
提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第一人是(B)。
A、吴敬琏
B、顾准
C、孙冶方
D、马寅初
2、【单选题】盖托说“12年在学校的课桌椅上,将会把旺盛的内在精神生活变成空空荡荡的写字板”,这反映了以下哪种教育现象?(C)
A、学生难以自立
B、学习负担过重
C、学制超长
D、教学质量低下
3、【单选题】学制超长的影响不包括(D)。
A、个体经济上不能自立
B、个体缺乏责任感
C、个体难以获得成就感
D、个体心智与社会脱节
4、【判断题】现代学校教育的一大特征是标准化。(√)
5、【判断题】在学校教育中,“教”远比“学”重要。(×)
现代学校教育模式批判(二)
1、【单选题】
美国统计学家大卫·班克斯归纳出人类历史上三个最为盛产文化天才的时间和地点,其中不包括(C)。
A、
公元前440-380年间的雅典
B、
1440-1490年间的佛罗伦萨
C、
618年—907年的中国
D、
1570-1640年间的伦敦
2、【单选题】文艺复兴“后三杰”包括:米开朗基罗、达芬奇和(C)。
A、彼特拉克
B、薄伽丘
C、拉斐尔
D、但丁
3、【单选题】中国学生如果按正常时间读完硕士,一般需要(B)年。
A、16
B、19
C、20
D、22
4、【判断题】师徒制在我国传承已久。(√)
5、【判断题】在英国和日本,师徒制一直受到人们的排斥和抵触。(×)
智力教育的误区
1、【单选题】
由梅贻琦所作,潘光旦代拟的《大学一解》中提出的“知、情、志”分别指(D)。
A、求知欲、共情、智识
B、知识、热情、志向
C、智慧、理智、梦想
D、智力、情感、意志力
2、【单选题】提出“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大师之谓也”的人是(D)。
A、竺可桢
B、陈寅恪
C、潘光旦
D、梅贻琦
3、【单选题】郑也夫教授提出,当今教育在对待智力上存有两个误区,一是教育对智力重视过度,二是(C)。
A、教师培训不到位
B、不够重视体育教育
C、教育在提升学生能力上所运用的手段有误
D、对学生的思辨教育做得不够
4、【判断题】智商与情商成正比,智商高的人情商一定高。(×)
5、【判断题】
高智商的人在官场和营销上通常做得比其他人更好。(×)
情商重要性
1、【单选题】
被称为“昭和棋圣”的著名围棋手是(A)。
A、吴清源
B、聂卫平
C、秀哉
D、濑越宪作
2、【单选题】情商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功能不包括以下哪点?(C)
A、管理自己的情绪
B、认识他人的情绪
C、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D、处理人际关系
3、【单选题】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C)。
A、情绪会诱发动物对所在的情境做出反应
B、情绪能促使有机体进行内部状态的调节
C、情绪会阻碍个体进行决策
D、愤怒是哺乳动物的基本情绪之一
4、【判断题】恐惧情绪能帮助我们避开威胁,从而提高生存的机会。(√)
5、【判断题】人的决策是由理性承担的,情绪对决策不产生作用。(×)
意志力
1、【单选题】
软糖实验带给我们的启示是(B)。
A、人生苦短,及时行乐
B、在教育过程中,要善于培养孩子的“耐力”
C、耐力的强弱不影响人们所获得的成就
D、耐力好的人通常智力更高
2、【单选题】以下哪部小说体现了立志与意志力的伟大?(C)
A、《苏菲的世界》
B、《茶花女》
C、《老人与海》
D、《羊脂球》
3、【单选题】关于立志,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B)。
A、自控力与立志密切关联
B、立志是一个社会过程,需要外加的力量
C、立志是意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D、当下社会十分缺乏立志
4、【判断题】意志力与智力和体能有关,智力越高,体能越好,意志力也就越高。(√)
5、【判断题】在米歇尔的软糖实验中,所有的小孩子都没能经受住糖果的诱惑而将糖果吃了下去。(×)
兴趣与好奇心
1、【单选题】
关于好奇心,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D)。
A、好奇心是专一且持久的兴趣
B、兴趣是好奇心的前驱
C、好奇心就是兴趣
D、好奇心能帮助我们认识世界和提高认知
2、【单选题】关于兴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C)。
A、兴趣与好奇心常常如影随形
B、兴趣具有专一性和持久性
C、兴趣能帮助我们提高智商和情商
D、兴趣是一种情绪
3、【判断题】兴趣常常被好奇诱发。(√)
4、【判断题】好奇心是人类独有的特质。(×)
5、【判断题】情绪是进化中产生的帮助人类生存的工具。(√)
兴趣(一)
1、【单选题】
心理学著作《无聊与兴趣》的作者是(D)。
A、马斯洛
B、阿尔弗雷德
C、荣格
D、维雷娜・卡斯特
2、【单选题】创造性研究者米歇尔.豪认为,一个有才能和态度认真的人在专家的指导下,成为一个专业的演奏家需要练习(D)个小时。
A、3000
B、5000
C、8000
D、1万
3、【判断题】好奇常常浅尝辄止,兴趣则是一种持续的状态。(√)
4、【判断题】相比好奇,兴趣是一种更复杂的情绪,其中包含着更为错综的心理机制。(√)
兴趣(二)
1、【单选题】
郑也夫教授指出,通识教育最主要的功能是(B)。
A、
获得广博的知识
B、
教育大家成为生活的追求者
C、
培养高尚的情操
D、
提高道德修养
2、【判断题】
马克思认为,劳动是生命的一种乐趣。(√)
3、【判断题】
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能增强人们的兴趣。(×)
奖励
1、【单选题】
根据道德行为的定义,以下属于道德行为的是(C)。
A、咿呀学语
B、痴人说梦
C、见义勇为
D、婴儿啼哭
2、【单选题】
《阅微草堂笔记》的作者是(D)。
A、吴敬梓
B、高鹗
C、刘墉
D、纪昀
3、【单选题】
对于奖励和惩罚,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C)。
A、兴趣是内部动力,奖励是外部动力
B、过度奖励反而会造成对道德的破坏
C、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应当完全免除惩罚手段的运用
D、教育需要适度的惩罚
4、【判断题】
奖励和惩罚都是控制的手段。(√)
5、【判断题】
奖励能够提升道德水平。(×)
创新人才是稀缺的
1、【单选题】天赋中的学习能力是由学习模仿能力和(B)构成的。
A、共情能力
B、创新能力
C、平衡能力
D、观察能力
2、【单选题】在下列关于创新的说法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B)。
A、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才都是稀缺的
B、学习的主要方式是创新
C、创新能力在当今社会得到了空前的重视
D、创新能力不等于模仿能力
3、【单选题】以下不属于创新活动的是(D)。
A、发明电灯
B、作词作曲
C、创作油画
D、鹦鹉学舌
4、【判断题】人类的智力活动能力是由两个因素决定的:基因和后天的学习。(√)
5、【判断题】在相对恒定的自然环境中,模仿能力比创新能力更为重要。(√)
智商、知识、成绩单,创新潜力能判定吗
1、【单选题】
爱因斯坦在他(D)岁时,独立而完整地提出了狭义相对论原理。
A、23
B、24
C、25
D、26
2、【单选题】“有限理性理论”的提出者是(C)。
A、约翰·麦卡锡
B、纳什
C、赫伯特·西蒙
D、哈里·马科维茨
3、【单选题】赫伯特·西蒙研究认为,在一个行业里要成为顶级大师,至少需要钻研(C)年?
A、3
B、5
C、10
D、20
4、【判断题】学生的考试成绩能够反映他们的创造力水平。(×)
5、【判断题】创造力与智力水平的高低毫无关系。(×)
动力和兴趣,创新可以激励吗
1、【单选题】
下列作品中,属于美国剧作家阿瑟·米勒创作的是(D)。
A、《莎乐美》
B、《伤心之家》
C、《飞越疯人院》
D、《推销员之死》
2、【单选题】以下不属于外部奖励行为的是(C)。
A、给予表扬
B、颁发奖品
C、取得成就感
D、支付奖金
3、【判断题】创新活动会受到外在阻力与内在阻力的影响。(√)
环境对创新者的影响
1、【单选题】
“多元智能理论”的提出者是心理学家(C)。
A、艾宾浩斯
B、菲利普·津巴多
C、霍华德.加德纳
D、冯特
2、【单选题】关于创新与环境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D)。
A、离轨者一定是创新人才
B、创新人才都不善于经营家庭关系
C、创新人才不受环境影响
D、环境宽松易产生创新人才
3、【判断题】通过一个学生的成绩单,就可以看出他是否是创新人才。(×)
4、【判断题】环境对创新者有一定的影响。(√)
5、【判断题】对于创新来说,鼓励和支持是最为重要的因素。(×)
摧毁创造力的中国社会及其教育
1、【单选题】
《后工业社会的来临》这本社会学的著名著作,是由(C)所作的。
A、约翰·奈斯比特
B、唐纳德·戴维森
C、丹尼尔·贝尔
D、纳尔逊·古德曼
2、【单选题】以下不属于美国实用主义派代表人物的是(B)。
A、威廉.詹姆斯
B、海德格尔
C、约翰.杜威
D、查尔斯.皮尔士
3、【判断题】在当代,中国的创造性人才占比远远高于美国等国家。(×)
4、【判断题】中国教育应提供一个宽容、自在、自主的学习环境,这样才有利于创新性人才的产生。(√)
筛选的重要性
1、【单选题】
通过考试来选拔人,通常会出现以下哪种情况?(D)
A、装模作样的操行
B、短期效益的政绩工程
C、贿选
D、“考试学”的产生
2、【判断题】要培养出一个优秀的高级人才,培养前的筛选更为重要。(√)
3、【判断题】挑选管理者应当以道德标准作为第一准则。(×)
4、【判断题】若通过选举竞选来决定管理者的归属,在没有完善的制度约束下,那么一定会产生“拉票”甚至贿选的情况。(√)
推荐和考试(一)
1、【单选题】
九品中正制始于什么时候?(C)
A、汉代
B、西晋
C、曹魏
D、唐朝
2、【单选题】美国高校录取学生的依据不包括(D)。
A、SAT考试成绩
B、学校面试情况
C、推荐信
D、学生的家庭背景
3、【单选题】察举制的正式建立是在(B)。
A、秦代
B、汉代
C、魏晋南北朝
D、隋代
4、【判断题】推荐作为选拔手段,其弊端是公平性不够和过于依靠举荐人的判断力。(√)
5、【判断题】推荐作为选拔手段,优于考试。(×)
推荐和考试(二)
1、【单选题】
《社会学的想象力》由(A)所作。
A、米尔斯
B、涂尔干
C、费孝通
D、孔德
2、【单选题】在现行保研制度中,需要考察学生的因素不包括(D)。
A、课程绩点
B、学术成果
C、获奖情况
D、财力情况
3、【判断题】关于研究生入学考试,郑也夫教授认为,应当考察思考能力的高下和知识面的宽窄。(√)
4、【判断题】目前我国研究生入学考试的问题在于,考试题目质量不高,信度、效度较低。(√)
理想的选拔环境
1、【单选题】
以下著作中,不属于郑也夫著作的是(C)。
A、
《信任论》
B、
《代价论》
C、
《资本论》
D、
《文明是副产品》
2、【判断题】理想的选拔环境是,学生都不复习或进行同等强度的复习。(√)
3、【判断题】要在中国选拔数学人才,就应在中小学大力推广奥数教育。(×)
凯恩斯预言的社会剧变
1、【单选题】
日本学者增田米治认为,信息革命的主要贡献是(D)。
A、
新财富累积方式的发现
B、
全球化的加速
C、
通讯手段的革新
D、
空闲时间的大量增加
2、【单选题】2014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了(C)万亿元。
A、44
B、51
C、63
D、70
3、【单选题】技术性失业是由于(B)所引起的。
A、人口增长
B、技术进步
C、经济衰退
D、环境恶化
4、【判断题】凯恩斯认为,经济问题是人类社会永恒的问题。(×)
5、【判断题】美国目前仍在推行全时劳动制。(×)
人类的第二大不幸
1、【单选题】
“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语出(A)。
A、孔子
B、曾子
C、老子
D、荀子
2、【单选题】萧伯纳认为,人类有两大不幸,第一大不幸是基本需求得不到解决,第二大不幸是(D)。
A、过于聪明
B、时间的永恒流逝
C、无休止的欲望和贪婪
D、基本需求得到解决了
3、【判断题】孔子推崇“富而无骄”者,认为这是富有之人的最高境界。(×)
4、【判断题】沈从文的《边城》以一次成稿,未加修改而闻名。(×)
生活需要学习
1、【单选题】
以下不属于中国古代贵族学习范围的是(C)。
A、骑术
B、箭术
C、煅造
D、音律
2、【判断题】近代教育认为生活不需要学习。(√)
3、【判断题】《无快乐的经济》一书的作者是提勃尔.西托夫斯基。(√)
4、【判断题】人类富足以后,要想不堕落,就需要依靠文化手段。(√)
生活需要艺术化
1、【单选题】
DIY运动即工匠运动,这一运动最初是在(C)兴起的。
A、法国
B、澳大利亚
C、美国
D、德国
2、【单选题】《礼不远人》是以下那位社会学家的著作?(D)
A、庄孔韶
B、闫云翔
C、吴飞
D、李宝臣
3、【单选题】以下不能体现“生活艺术化”的行为的是(A)。
A、流水线加工
B、亲手做礼物
C、制作甜点
D、学下象棋
4、【判断题】提勃尔.西托夫斯基认为,消遣的,文明的,良性的那些本领是不需要学习的。(×)
5、【判断题】古代的艺术化生活只属于贵族阶层。(√)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