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阅读答案

发布时间:2020-08-04 23:09:00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MBA教育市场乱象调查分析:MBA教育别走歪了这两天,在北京开着一家会计师事务所的陈朋,像挑白菜一样在3张MBA研修班录取通知书间犹豫,并深感如今的MBA“不靠谱”。 1991年,教育部批准清华、复旦、人大等9所高校试行招收MBA研究生,首批招生只有84人;而到了2011年,开展MBA专业学位培养的招生院校已超过230所,毕业生规模超过20万。从最初行业领军人物的“精英教育”,到如今的小企业主遍地的“普及培训”,MBA从“神化”到“异化”,让人唏嘘。                                  (一)“我们的MBA教育有全日制和研修班两种。”8月10日,一家重点院校的MBA教育中心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全日制MBA需要经过全国统一的联考和本校的复试,毕业时拿正规学位证书,但是难度比较大;如果你是企业的管理者或者管理经验丰富,可以读个研修班,这个报考条件比较宽松。”事实上,针对不同层次的需求者,进入中国20年的MBA教育,已经衍生出一整套名目繁多、规格各异的“菜单”。当然,均价格不菲。有人这样评价,在一片繁华热闹中,MBA留给旁观者们更多的是一种遗憾:中国的MBA教育缺乏起码的责任感。不管是施教者还是受教者,都好像是在从事一项“投机买卖”。从2010年9月开始,几大名牌高校纷纷大幅调高MBA价格,从12万元到18.8万元不等,即便随意上个考前班,都要付出近6000元人民币的高价。今年7月底,北大光华将2012年度的MBA学费上调了4万元,达到20.8万元;清华经管学院MBA也涨价6万元至18.8万元,这些录取严格、教学广有口碑的名校,是MBA“菜单”中的“鱼翅”“海参”。陈朋指着办公桌上一大叠招生简章说:“我这个年纪肯定不会去复习参加联考了,只能选择在职班或者研修班了。”咨询了一遍下来,他感到这个领域“鱼龙混杂”——而记者调查了解,1908年诞生于哈佛大学的MBA教育项目,到现在已经有103年。在我国,真正开始MBA教育的时间并不长,数量却多不胜数,难免鱼龙混杂。“现在有很多MBA研修班、课程班,这些实际上跟MBA正规教育没有关系,只是借一个名义。”全国MBA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长仝允桓指出,MBA是学位教育,不可能通过课程班来获得学位,“教育部也不允许。”(二)记者在调查中得知,目前MBA教育市场竞争激烈,已经呈现出群雄逐鹿的态势。当MBA成为时尚,成为需求时,当公办大学招生的联考,成为许多人难以逾越的门槛时,一些教育机构开始利用各种方式,瞄准市场,捕捉商机。“很多人读MBA并不是为了增加管理知识和技能,而仅仅是看重毕业后的高薪——这早已成为公开的秘密。”中山大学岭南学院副院长许罗丹说。北京金和软件董事长栾润峰表达了同样的担忧。他认为,现在的MBA教育已经变成僵化的体制性的教育体系。因此,最近几年,要求对MBA“太过追求数量、质量下滑”进行改革的呼声不绝于耳。目前,我国MBA培养体系还面临一个问题——学员的低龄化。据统计,MBA学员的平均年龄已从1997年的32岁左右下降到2001年的26岁左右。英特宜家(中国)董事总经理丁晖说,“原料”的不理想首先就给MBA“成品”的“含金量”打了一个大大的折扣,这就使MBA教育“优秀的管理潜质是惟一的入学标准”的原则形同虚设。在巨大市场潜力的诱惑下,众多国内外的商学院很早就已开始“掘金”国内MBA教育市场。MBA教育也经历了从盲目追逐到光环渐渐褪去的过程,到今天,MBA是否已贬值已受到人们广泛质疑。我们要思考,针对这种状况怎么培养MBA?!(三)一项调查显示,国内MBA教师中只有不到10%的人拥有博士学位,其中在国外著名商学院深造过的更是凤毛麟角。目前中国的一些MBA教师本身学历不高,几乎没有企业咨询的经验,大多只能按照国外的教材照本宣科,长此以往,后果不堪想象。“MBA教育与我们常规的本科和研究生教育有些区别。但没经历过商界的人给学生讲商业实践,很难避免空洞,也难怪学生缺席。”北京大学中国宏观经济研究中心教授黄益平说。香港科技大学管理学院院长陈家强说:“国内MBA市场发展得太快,很多人以前了解不够,以为拿了MBA就意味着高薪职位,还有很多学校对MBA认识不清,大肆举办MBA课程,而市场方面对MBA同样认识不够。”“MBA教育不能只是一种短期行为甚至是一种短视行为,单纯取悦市场无法最终赢得市场。”一位教育专家指出,中国的MBA教育面临重新洗牌,经过五至十年的洗练,会淘汰大批院校。对此,黄益平认为,只要抓得紧,这些问题其实不难解决。“学生是否认真学习,其实关键在学校。学校管理不严格,学生就很难不偷懒。如果抓得紧,混文凭的学生就不会来。”(选自《光明日报》2011年9月17日,有删改)1.根据文意,说说MBA教育市场存在哪些乱象?2.文中两次提到陈朋,还多处引用专家学者的话语,这样写,有何作用?3.结合全文,你认为MBA教育之路应该如何改革才不至于走歪? 

网友回答

【答案】1.(1)鱼龙混杂。从培养行业领军人物的“精英教育”到小企业主遍地的“普及培训”, MBA的含金量大打折扣。(2)缺乏起码的责任感。不管是施教者还是受教者,都好像是在从事一项“投机买卖”。(3)偏离定位。单纯取悦市场,MBA教育已经变成僵化的体制性的教育体系。(4)学员的低龄化。不是企业的管理者或者管理经验不丰富,使MBA教育“优秀的管理潜质是惟一的入学标准”的原则形同虚设。(5)教师素质不高。一些MBA教师本身学历不高,几乎没有企业咨询的经验,大多只能按照国外的教材照本宣科,很难避免空洞。(答对其中4点即可给满分)2.(1)两次提到陈明,尤其是文章开头说他面前有三份MBA研修班的录取通知书,这说明当前的MBA教育确实泛滥了,不再是以前的严进严出的精英教育了,给人以鱼龙混杂泥沙俱下之感。(2分)(2)多处引用专家学者乃至企业高管的话语,目的还是在于借他们冷静全面权威的话语来传递当前大陆的MBA教育的确走歪了,的确走上了歧途这一重要信息,同时也想借此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对这种状况不能放任不管。(2分)(3)无论陈明还是专家学者,两者都是客观事实,都能增强文章的说服力。(1分)3.(1)保质量。杜绝短期行为、短视行为,强化师资力量,没有企业咨询的经验,没经历过商界的教师拒绝聘用,一定要使教学与实际紧密结合,且教学不采用一对多的形式,以绝对保证质量。(2)创品牌。始终明确精英教育的定位,规范办学,不扩张,避免鱼龙混杂,严进严出创品牌,以谋求更快、更长远发展。(3)严格监管,及时规范。国家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教育部门、网络监督部门要加大对一些文凭注水的“克莱登大学”和牟取暴利的违规办学的联合监管力度,减少及防止同类行为的发生。
【解析】略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