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阅读答案

发布时间:2020-08-04 23:09:00

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价值三万元的土巴碗行吟水手教授是艺术学院的教授。教授平时喜欢收藏瓷器、木雕、字画、金石、玉饰等,但大多值不了几个钱,主要是找点乐子而已。那天,教授从外地参加一个学术研讨会回来,看见家门口的一棵梧桐树下蹲着一个三十多岁的乞丐,面前放着一个装满零钱的碗,身边靠着一个八九岁左右的小男孩。和其他乞丐不同的是,这个乞丐的手里捧着一本书,正在教孩子认字。孩子的一只手依赖地搁在他的肩上,他回过头耳语般地对孩子说了一句什么,孩子咯咯咯笑了起来。那一刻,教授的眼眶湿润了。他想起几十年前在一个山村的农家小院里,做小学老师的父亲手把手教自己写字的情景。教授情不自禁地走到乞丐跟前,蹲下身子,摸着小男孩的头,对乞丐说:“你们是从哪儿来的?”乞丐说:“山南。”教授说:“那是个穷地方啊。”乞丐说:“就因为穷,孩他娘才跟着一个外乡人跑了。我年前害了场大病,没法再种地养家,就只好带着小孩出来乞讨——”教授被深深地打动了。一个沦落的乞丐,在生活都难以保障时,竟然还教儿子读书识字。看得出,他们对美好的生活依然充满了希望。感动之余,教授掏出一张一百元面额的人民币送给了乞丐。临走前,教授盯上了乞丐面前放着的那个装满零钱的碗。那是一只土巴碗,土得掉渣,做工粗糙。教授眯着眼睛,专注地端详着那只土巴碗,久久不忍离去。乞丐被教授的举动给搞蒙了,一只白送都没人要的土巴碗,怎么就让眼前的这位城里人发起了呆?这时,教授拿起了那只碗,又仔细看了看,然后对乞丐说:“这只碗,卖给我好吗?”乞丐一听连连摇着头说:“不,不不不——”“哦?”教授吃惊地看了乞丐一眼,“看来你知道这只碗的价值了?那你开个价吧,打算多少钱卖给我?”乞丐一愣,脸红了,连忙说:“不不不,一只土巴碗,白送都没人要,哪能卖你钱?你真想要,拿去得了。”教授的眼睛一亮。教授说:“这只碗明明是古董,这样吧,我给你三万元,你将这只碗卖给我,去找个事干干,也好让孩子有学上,怎么样?”三年后一个秋日的黄昏,一个西装革履的中年男人走进了教授家的门厅。当时教授正在伏案填写一张准备寄往贫困山区,用来资助山区教育事业的汇款单。教授一眼就认出了中年男人,他就是三年前的那个带着小孩乞讨的乞丐。与三年前不同的是,乞丐的身上多了件名牌西服,手里提着一盒高级礼品。乞丐坐在教授家的客厅里,一副踌躇满志的样子。乞丐说:“我这次来是向你表示感谢之意的,是你的三万元钱让我站了起来。”教授说:“那么,这几年你都干了些什么事呢?”乞丐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发,小声说:“三年前,我用卖碗所得的三万元和别人合伙在老家那边弄了个窑场,做起了烧瓷。一些烧瓷拿出去卖时竟被人误认作了古董,我们也就将错就错地当古董卖,几年下来,好歹也弄了几个钱。”教授的眉头紧紧地皱在了一起。教授说:“那个小男孩,他现在上几年级了?”乞丐说:“我叫他退学回家帮我打理生意了。”教授愣住了,他做梦也没想到会是这样的一种结局。良久,教授起身走进了卧室,从卧室里拿出来一只碗,正是乞丐在三年前卖给教授的那只土巴碗。教授说:“这只碗,只不过是一只再也普通不过的土巴碗而已。”乞丐说:“既然你一开始就知道这只碗不值钱,那干吗还要花三万元冤枉钱买它?”教授说:“我当时买的不是一只一文不值的土巴碗,而是一种生活态度。”乞丐有些弄不懂了。教授轻轻地挥了挥手,慢慢地闭上了眼睛。教授对乞丐说:“你走吧,你怎么还坐在那里?”乞丐说:“我没坐啊,我站着呢!”教授说:“我怎么老觉得你还是没有站起来!”乞丐在走出教授家门厅时,听见了瓷器碎裂的声音。(选自2010年第8期《微型小说选刊》)(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教授”收藏的瓷器、木雕、字画、金石、玉饰等大多值不了几个钱,表明他并非指望这些藏品升值,因为他生活中不缺钱,缺的是乐子。 B.小说中“一个八九岁左右的小男孩”虽不是主要人物,但设置这个人物对推动情节的发展和深化小说的主旨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是小说中必不可少的人物。 C.如果不是“教授”用三万元买那只土得掉渣的土巴碗,小说中的“乞丐”一定不会成为一个发不义之财的人。 D.小说通过大量的人物对话及动作神态描写来表现“乞丐”命运的变化和呈现“教授”复杂难言的内心活动。 E.本文将“小男孩”和“乞丐”、“乞丐”和教授进行了对比,通过对比手法传达出了作者褒贬分明的思想感情。(2)小说主人公“教授”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答:                                                                                                                                               (3)小说三次写到“站”,分别有哪些含义?请概括说明。(6分)答:                                                                                                                                               (4)“土巴碗”作为这篇小说构思的关键,有主题思想、结构艺术、形象塑造等多方面的考虑。请选择一个方面,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并作分析。(8分)答:                                                                                                                                          

网友回答

【答案】(1)BD(2)①心地善良,有同情心。资助“乞丐”是如此,往贫困山区寄汇款单也是如此。②能为他人着想,设法维护他人自尊。明知土巴碗一文不值却用三万元购买。③是一个有内涵,有素养的文人形象。从对“乞丐”后来变老板发不义之财的行为不是当面痛斥,而是“眉头紧紧地皱”“愣住”“轻轻地挥了挥手,慢慢地闭上了眼睛”及含蓄地批评可看出。(每点2分)(3)①改变了“乞丐”“蹲”的生活方式,拥有了金钱,拥有了面子;②与“坐”相对,人直着身子,两脚着地而站立;③有是非观念,有羞耻感,有人格尊严。(每点2分)(4)观点一:使小说的主题思想深刻、丰富。①取材于资助“乞丐”这样的日常小事,表现当代人们生活的一个侧面;②通过“土巴碗”引起的故事,体现作者对当今社会人们不择手段逐利行为及忽视教育行为的思考;③“土巴碗”触发的人物深层的心理波澜,深入揭示人物内心的复杂情绪,传达出作者对社会和典型人物形象的理解。观点二:使小说的结构艺术精巧、高明。①以“土巴碗”作为全文的结构线索,能以小见大;②用“土巴碗”穿针引线,使小说中两个人物不同的思想和行为联系自然,转换自如;③以“土巴碗”“瓷器碎裂的声音”作结,言有尽而意无穷。观点三:使小说的形象塑造生动、传神。①借助“土巴碗”更有利于展现“乞丐”命运的变化,从而有助于塑造“乞丐”发不义之财的暴发户形象,使人物形象更为丰满;②借助“土巴碗”有利于突出“教授”好心得不到好报的形象,更令人反思;③小说人物都没有姓名,有助于启发读者对社会整体人群的思考,针对面广。(观点2分。分析每点2分)
【解析】(A项中“因为他生活中不缺钱,缺的是乐子”理解错误;C项中“一定不会成为”表述太绝对;E项中将“小男孩”和“乞丐”对比的表述错误。(答对一个得2分,两个全对得5分)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