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音是回家的路阅读答案

发布时间:2020-07-30 21:55:23

乡音是回家的路文/刘东华  ①有时候,我对这样的人感到不屑——他们跟你侃侃而谈,口音尽量接近罗京、敬一丹他们,让你佩服他的普通话讲得好,末了,问一句:“你猜我是哪儿人?”我摇头。更激发了人家的自豪感,“这些年啊,走南闯北,家乡话都不会说了,其实我是那啥地方的人……”走丢了乡音的人,有什么可以骄傲的?  ②我们在外行走,有必要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甚至要掌握一门外语。但这只是交流的工具,与方言并不矛盾。天南海北的人,许多人有错觉,都以为自己的乡音老土。实际上,一方水土养着一方人,方言,才是你最明显的文化符号。  ③我更喜欢那些夹杂着乡音的普通话。到成都去,这个开放又休闲的城市,朋友们喜欢自嘲普通话说得不好,很精辟地取名“川普”。其实这就对了,有乡音,又能让外乡人听得懂,就这些“瓜娃子”、“龟儿子”的脏话,从四川人口中吐出来,也就成了诙谐,外地话很难说出那种味道。  ④到江南水乡,我们听吴侬软语,听苏州评弹,喜欢走进小镇里去,和老人搭讪,话极难懂,有时候是要辅助着肢体语言,但这样给人的感觉才是江南,才是水乡。就像乌篷船、石板路、小桥流水、粉墙乌瓦,没有这样绵软的江南话照应着,江南就少了一分温润的气息。  ⑤到深圳出差,在这个新移民城市,听到更多的是普通话。我打车去火车站,路上打电话告诉妻子回程的车次、时间。下车时付钱,师傅说:“零头不要了,我们是老乡。”我问:“你怎么知道啊?”他说:“你的口音啊,还有你电话里说的火车车次、时间,我每次回家都坐这趟车。”  ⑥我老家的人,很看重乡音,对外出的子弟,检验是否忘本的标准,就是听你说话的味道,是不是撇腔拉调卷舌头了。过去,一个参军的人,十多年没回家,打仗到云南做了大官。他爹死的时候才回来奔丧,乡音早就丢了,见到爹的灵柩,抚棺大恸,但忘了我们这里是叫爹了,大嘴一咧:“我的爸啊,我的爸——”被他家大哥拿哭丧棒重重打在头上,“你给我滚——”这一“滚”,又是几十年没再回来。丢了乡音的人,就这样丢了故乡。  ⑦天凉了,回家,见爹正坐在门前晒太阳,问一声:“俺娘呢?”爹说:“园里摘茄子去了,你爱吃。”这就是乡音,也是亲情。(摘自2009年4月13日《楚天都市报》)1.仔细阅读文章,说说作者在文章中赋予乡音哪些深刻的内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第③段中加粗的“更”在文章的结构与内容上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如何理解第⑥段中的画线句“丢了乡音的人,就这样丢了故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在阅读全文的基础上,请你说说如何解决好乡音与普通话之间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网友回答

答案:解析:
  1.方言,是最明显的文化符号,是故乡的记忆,更是一种难以割舍的亲情。  2.“更”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作用,在内容上与上文为出门交流方便有必要学好普通话相互照应,引起下文,突出乡音寄托着浓郁的地域文化色彩,寄托着对故土亲人的思念之情。  3.丢了乡音的,就失去了亲情、忘记了家乡,形同于数典忘祖,所以才是人生的一大憾事。  4.此题开放,言之有理即可。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