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管闲事的父亲阅读答案

发布时间:2020-07-30 21:55:03

阅读记叙文,回答下题。爱管闲事的父亲文/木丁西  不知道这是第几次劝父亲不要管闲事了,父亲依旧不听,看着不顺眼的,总要说几句,甚至是仗义去“摆平”。但世上俗事,大多是他摆不平的,就算仗义帮忙了,也不见得会得到感谢。可父亲并没有觉得有什么委屈,他依旧是我行我素。  周六,我和孩子正逛着西山,母亲的电话就来了。母亲在电话里着急地说:“快来医院,你爸受伤了。”  医院里,邻居杨大叔一脸愧疚地站在门外,见我过来,①他连忙说:“大妹子,我也不是故意的,是你爸太逞能,多管闲事。”原来,山后头的那块地被老板征用了,老板委托村里的一个会计丈量土地,杨大叔就贿赂会计,把他家的八分地变成了两亩。父亲看不顺眼,就跳出来说他,两人在山坡上起了争执,杨大叔一激动,就推了父亲一把,父亲便滚了下去。  父亲在医院整整呆了半个月。周末,我去接父亲出院。结清了费用,我和父亲刚走到大门,正好遇上堵车。一会儿工夫,就堵了一公里长,摩托车、电动车都想从空隙里钻,结果越堵越厉害。喇叭声、尖叫声夹杂在一起,格外刺耳。我看父亲边走边不断回头张望,就说:“爸,快点走吧,妈还在家等着我们吃饭呢。”父亲若有所思地说:“不知要堵到什么时候,你看,交警还没来呢。”②我知道父亲的心痒了,气不打一处地说:“你又不是交警,关你什么事。快走吧,饭都凉了。”  走了十多步,父亲转头对我说:“我年轻时,参加过联防队,在交警的位置上干过一段时间,这事让我碰上了,我不能不管。”说完,父亲大步流星地往回走。我知道父亲的脾气,认定了一件事,打破头也要去。我只好尾随着。父亲把袋里的袖章摸出来,戴上,开始了疏通道路交通的“工作”。  有人倒车。有人还是不屑一顾地往前冲。父亲就去拦,双方都僵持着。隔了一会儿,那人恨恨地说:“算你狠。”说完,钻进车里,乖乖地按照父亲的指示去做。父亲朝我招招手,我明白他的意思,马上跑过去,帮他疏导。等交警过来的时候,我看见交警和父亲热情地握着手,看情形,像是早认识的老朋友。  ③回家的路上,我才知道,因为南城区在修路,交通秩序很乱,父亲就去帮交警维持秩序,那块袖章,就是交警队给他的,而且随时都带在身上。  父亲一辈子就是这样乐于助人,我想,要是生活在古代,父亲一定是那种“路见不平一声吼”的大英雄。只是,现实中的父亲,很多人都不喜欢他,还在背后给他安一个“猪老爷”的称号,那意思是蠢得跟猪没什么两样。父亲听了,只是笑笑:“你看刚才那种情况,多混乱,这事让我碰上了,我能不管吗?”  “这事让我碰上了,我能不管吗?”这是父亲的口头禅。  那天晚上,母亲出乎意料地没有唠叨父亲,因为电视的新闻节目中正在播放父亲维持秩序的画面。母亲还破例给父亲拿来一瓶酒,父亲一口一杯地喝着。我看见父亲的脸色,红润而快活。(选自2009年7月5日《齐鲁晚报》)1.本文主要记述了父亲的哪两件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从文中画线句子①中可以看出杨大叔对父亲的态度是怎样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联系上下文,说说文中画线句子②中加粗字“痒”的表达效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文中画线句子③运用了哪种叙述方式?能否删去?请说明现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文章的结尾,对主旨和结构分别有何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网友回答

答案:解析:
  1.纠正错误丈量,被打住院;指挥混乱的交通秩序。  2.愧疚、责怪,对父亲的所作所为不理解。  3.形容父亲按捺不住、爱管闲事的兴奋的情绪。  4.插叙。对上文“父亲把袋里的袖章摸出来”和“我看见交警和父亲热情地握着手,看情形,像是早认识的老朋友”这些情节作了补充交代,使读者不会觉得这些情节感到突然。  5.主旨:正值、乐于助人的父亲得到了家人和社会的认可,使父亲的形象更加高大;同时也说明了良好的社会道德的形成,正需要像父亲这样爱管闲事的人,从而深化了主题。  结构上:呼应开端,突出文章的整体美;点明主旨,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