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无形的书萧春雷 我一直想买一套《二十五史》,有好几种版本,最贵的校订本1万余元,那是为图书馆和不读书的欠款出版的,我不敢问津;还有一二千元的标点本,我还是买不起;有次我在图书城闲逛,看见了一套影印本,12巨册488元,咬紧牙关遂了心愿。没有标点和校订,读得很辛苦,然而省下那么多钱,还是合算。不久后,我就见到《二十五史》出光盘的消息,一张光盘几十元。撇开价钱不论,检索的方便就让我眼红,只要输入人名,水落石出,藏身再紧的隐士也无处遁形,和以目力在密密麻麻的字海里查找相比,真是天壤之别,我于是又怀疑买那套书是否值得。 现在,人们开始谈论无纸办公室,谈论无纸社会。许多报刊杂志已经上网,电子出版物日益繁多,还有电子邮件,数据库,资源共享等等,都表明电脑网络正在成为知识的生产、储存、传递、加工和利用的场所。那时,我们将在屏幕上阅读,到网络图书馆找书,很可能没有得不到的书。由于复制的便捷,也没有了珍贵的书、禁书。就工作而言,真是方便极了,只是我担心,终日与冰冷的机器对视,读书之乐也荡然无存。屏幕上的知识像是开在镜里的花,凉飕飕的;又像是不明飞行物,捉摸不住,你也许会关掉屏幕,想找本印刷书看,重温20世纪人们读书的乐趣。 一本有形的书如同智慧有了呼吸,美丽有了躯体。手持一卷,把玩摩挲,仿佛我们同书本进行灵魂的交流之外,又添了肉体的亲近。“大雪满园,坐琪花玉树中,展玩异书,真所谓清极不知寒矣!”也只有阅读毛边纸的手抄本,傅增湘才能达到这境界。 未来总是这样,我们盼望它带来方便,又恐惧它摧毁我们早已习惯的更人性的生活方式。现在,几张光盘就能使我积蓄半生的几千册藏书失去利用的价值,形同废纸剩下惟一的用处是让我感到读书(一本纸质印刷书)的乐趣!1.筛选第1段蕴含的信息,回答(1)(2)(3)题(1)你知道“二十五史”都包括哪些书吗?请随意写出其中五种史书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注意:写错了,要倒扣分!](2)文中说“有好几种版本”,本段举了哪几种?《二十五史》的版本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天壤之别”文中形容的对象是(不超过34格):□□□□□□□□□□□□□□□□□□□□□□□□□□□□□□□□□□。2.第2段中所说的“无纸社会”,它涵盖的内容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注意:易少写而不易多写]3.作者对“将在屏幕上阅读”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如果把这种看法归纳为“有利”与“担心”两点,它们分别是:(1)有利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不利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下列对文章的赏析,正确的三项是[ ]A.文章对“无形的书”做了“利”与“弊”两个侧面的剖析,并形成了弊大于利的结论。B.文章津津乐道的是“有形的书”,赞美它说“如同智慧有了呼吸,美丽有了躯体”。C.按照作者的说法,光盘也是“有形的书”。它所起的作用同样是:“手持一卷,把玩摩挲,仿佛我们同书本进行灵魂的交流之外,又添了肉体的亲近。”D.作者说自己花几十元买了一张《二十五史》的光盘,检索的方便,简直令人眼红和咋舌。E.“大雪满园,坐琪花玉树中,展玩异书,真所谓清极不知寒矣!”文章引用了古人的文句,旨在说明读“有形书”之乐。F.文章灌注了作者的矛盾心情:既盼望未来给人们带来众多方便,又恐惧它会摧毁早已习惯了的更具人情味的生活方式。
网友回答
答案:解析:
1.(1)《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宋史》 (2)校订本,标点本。影印本,光盘 (3)撇开价钱不论,光盘检索与以目力在密密麻麻的字海里查找方便程度相比较 2.无纸办公室,上网的报刊杂志及其他电子出版物、电子邮件、数据库等。[注意]准确筛选信息是得分关键容易少写“无纸办公室”,容易多写“资源共享”等。 3.(1)到网络图书馆,没有得不到的书;由于复制的便捷,也无所谓珍本与禁书;工作起来极为方便。 (2)担心终日与机器对视,读书之乐荡然无存。因为屏幕上的知识犹如开在镜中之花,凉飕飕的;又像是不明飞行物,捉摸不住。 4.B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