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6年11月30日开始,凡进入美国境内的“免签证计划成...阅读答案

发布时间:2020-07-29 07:52:33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从2006年11月30日开始,凡进入美国境内的“免签证计划成员国”(例如欧盟和日本)公民不需要签证,但是他们必须拥有一种特殊的生物信息护照。 生物信息护照是一种用生物识别技术制作的证件,也就是在一张电子卡上存储了有关持卡者身体多个部位的生物信息,这些部位主要包括虹膜、视网膜、脸、手、耳、指纹等,还有嗓音、签字等信息,而且这些生物信息都可以数字化和信息化。这种新型的护照可通过光学读出方式来确认其真伪。电子卡上的机器可读区带(光学读出代码)可以将持卡人的真实面貌呈现给出入境口岸的读解机器;机器可读区带上的证件持有者的姓名、国籍、出生日期、性别、证件号码、证件有效期等可在读解机器上读出。检查人员将机器可读区带表示盼信息与已经存放在远程中央数据库内的储存在模板中的信息进行对照,便可鉴别护照的真伪。这样一来,任何持盗窃来的或者伪造的护照的人都将.被拒之国门以外。可以说,生物信息护照是目前最安全的护照。 现在,很多国家的政府认为有必要推广使用生物信息识别技术制作的证件。要求每个公民持有一张特有的、只能证明本人身份的,注明颁发机关的生物信息证件。美国在200 2年作了一次人口。身份普查,结果发现有75O万人冒充身份。在其他西方国家,也有不计其数的假护照、假身份证或者假驾驶证。而假身份证往往减为某些人犯罪的工具。 20090326  一个文明社会应该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活动提供便利。那么,生物信息证件的使用是否能方便人们进行合法的活动呢?如果某人持有的一张证件集中了他身体多部位的信息,那么他是否会成为别人进行肉体攻击的目标呢?、识别生物信息证件实际上是对信息卡的处理,如果各个出入境口岸的信息处理设备不统一,或者使用的算法不一样,那么在使用识别生物信息证件时错误率是否会提高?所有这些疑问的提出不是没有道理的。另外,今天旅客通过机场的证件检查口只需要十几秒钟,由于使用生物信息证件需要检查的项目增多,势必会让旅客延长等候的时间。由此看来,缩短证件检查时间也是生物信息证件制作技术需要改进的一个方面。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历来如此。人们为了安全而发明了更先进的技术,但是不法分子也会想出蒙混过关的种种手段。例如,他们可以用明胶制作能骗过检查设备的假手指。明胶手指按出的假指纹与真手指按出的真指纹差别甚微。但是,更先进的检查设备还是能够分辨出真假手指之间的湿度、电阻率、透明度、密度等指标的不同。尽管生物信息证件存在遗失、被盗和被人复制的危险,但是只要持有者保守密码,被盗用.的和复制的证件仍没有 效用。 1.下列关于“生物信息护照”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        A.生物信息护照是一种用生物识别技术制作的可通过光学读出方式来确定其真伪的证件。        B.生物信息护照实际上是一张存储了有关持卡者身体多个部位的生物信息的电子卡。        C.生物信息护照验证的第一步是光学读出代码将持卡人的真实的外貌特征呈现给解读 机器。        D.生物信息护照存储的生物信息具有独特性,任何持盗窃来的或伪造的护照的人都将被拒之门外。 2.下列不属于生物信息证件可能带来的“不便”的一项是                                     (    )        A.生物信息证件集中了某人身体多部位的信息,因此他可能成为别人进行肉体攻击的目标。        B.因信息设备处理不统一,或者使用算法不一样,使用或识别生物信息证件时错误率可能会提高。        C.由于使用生物信息证件检查的项目增多,势必会让旅客延长等候的时间。        D.生物信息证件存在遗失或被盗并且被人复制的危险。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可以设想,生物信息护照一旦普遍使用,那些假护照、假身份证或者假驾驶证就会绝迹。        B.美国在2002年作了一次人口身份普查,结果发现有750万人冒充身份。这更坚定了美国政府实行生物信息护照的决心。        C.现在,很多国家的政府要求每个公民出门时要有一张特有的、只能证明本人身份的、注明颁发机关的生物信息证件。        D.生物信息护照堪称目前最安全的护照,但是不法分子会想出这种手段来蒙混检查,因此要研制使用更先进的检查设备。

网友回答

1.C错解了“真实面貌”。 2.D不属于“不便”。 3.D A“会绝迹”说法绝对。B“坚定了美国政府实行生物信息护照的决心”的说法缺乏依据。C原文是“认为有必要”。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