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蠕而...阅读答案

发布时间:2020-08-04 06:46:0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甲)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蠕而动①,一可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②。  (乙)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③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④,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  (丙)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谿,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  注:①端而言,蠕而动:意思是说极细微的言行。端,微言;蠕,微动。②禽犊:小的禽兽。古人相见,常拿小禽兽作为礼物。③兰槐:一种香料。④滫(xi&):污水。(1)给甲文画线的句子加上标点。小 人 之 学 也 入 乎 耳 出 乎 口 口 耳 之 间 则 四 寸 耳 曷 足 以 美 七 尺 之 躯 哉?(2)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1)形乎动静(  )(2)其渐之滫(  )(3)游必就士(  )(4)长而异俗(  )(3)作者在甲段文字中,通过________与________对比,________与________对比,来论述学习的主张。(4)乙文“其质非不美也”中的“其”指代的是________,“所渐者然也”中的“然”指代的是________;丙文中“教使之然也”中的“然”指代的是________。(5)根据文意和相关注释,翻译下列句子。(1)端而言,蠕而动,一可以为法则。(2)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3)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6)对乙文画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比喻人本性无善无恶,唯在教育与学习,论证教育的重要性。B.比喻人善恶无常,唯在学习,论证教育的重要性。C.比喻人是可塑的,强调学习的重要性。D.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近,强调学习环境的重要性。(7)从劝学的目的出发,简要概括这三段文字的基本观点。

网友回答

答案:6.D;解析:(1)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2)(1)表现,体现 (2)浸泡 (3)接近 (4)长大成人(3)君子之学 小人之学 古之学者 今之学者(4)芷 君子不近,庶人不服 长而异俗(5)  (1)极细微的言语和行动都可以作为他人言行的准则。  (2)古人学习是为了加强自身修养,现在人学习是为了向他人炫耀。  (3)把它浸泡在臭水中,君子不接近它,老百姓不佩戴它。(6)  根据画线句的意思我们可知A、B两项中的“无善无恶”“善恶无常”都属无中生有,且“论证教育的重要性”不妥;C项“强调学习的重要性”不准确。  谁怕用工夫,谁就无法找到真理。——列宁(7)  参考答案:甲文: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炫耀,而是为了加强自身的行为修养。  乙文:外在环境对人的影响很大,后天的学习也是这样。  丙文:后天的学习可以使人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因此必须予以重视。  解析:概括时注意题干中“从劝学的目的出发”的要求,语句简练,且宜采用判断句的形式。  参考译文:(甲)君子学习,要听进耳里,铭记在心里,灌注于全部身心,表现在一举一动。极微细的言语和行动都可以作为他人言行的准则。小人学习,从耳朵进,从嘴里出。嘴与耳之间有四寸,怎么能够用来美化自己的七尺躯体呢?古人学习是为了加强自身修养,现在人学习是为了向他人炫耀。君子学习,是为了完美自己的身心;小人学习,以它作为见面礼,取悦于人。  (乙)蓬草生长在大麻中间,不用扶持就能长得挺直;白沙混在黑泥里,便和黑泥一起成了黑色。兰槐的根,就是白芷,把它浸泡在臭水里,君子不接近它,老百姓不佩戴它。它的本质并非不好,而是浸入臭水里使它这样的。因此,君子定居一定要选择好的地方,交往一定要接近有道德有学问的人,这是为了防止邪恶的人影响,而接近于正道。  (丙)所以,不登高山,不知道天有多高;不到深沟巨壑,不知道地有多厚;没听过先生的遗言,不知道学问的博大。干、越与夷、貉的孩子,初生之时,声音相同,长大之后,习俗就不同了,这是教化使它们这样的。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