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渊字子尼,乐安盖人也。师事郑玄。后与邴原、管宁等避乱辽东。...阅读答案

发布时间:2020-08-04 06:45:54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题。  国渊字子尼,乐安盖人也。师事郑玄。后与邴原、管宁等避乱辽东。既还旧土,太祖辟为司空掾属,每于公朝论议,常直言正色,退无私焉。太祖欲广置屯田,使渊典其事。渊屡陈损益,相土处民,计民置吏,明功课之法,五年中仓廪丰实,百姓竞劝乐业。太祖征关中,以渊为居府长史,统留事。田银、苏伯反河间,银等既破,后有余党,皆应伏法。渊以为非首恶,请不行刑,太祖从之,赖渊得生者千余人。破贼文书,旧以一当十,及渊上首级,如其实数。太祖问其故,渊曰:“夫征讨外寇,多其斩获之数者,欲以大武功,且示民听也,河间在封城之内,银等叛逆,虽克捷有功,渊窃耻之。”太祖大悦,迁魏郡太守。  时有投书诽谤者,太祖疾之,欲必知其主。渊请留其本书,而不宣露。其书多引《二京赋》,渊敕功曹曰:“此郡既大,今在都辇,而少学问者。其简开解[注]年少,欲遣就师。”功曹差三人,临遣引见,训以“所学未及,《二京赋》,博物之书也,世人忽略,少有其师,可求能读者从受之。”又密喻旨。旬日得能读者,遂往受业。吏因请使有笺,比方其书,与投书人同手。收摄案问,具得情理。迁太仆。居列卿位,布衣蔬食,禄赐散之旧故宗族,以恭俭自守,卒官。(《三国志·魏书》)注:开解:聪明。(1)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退无私焉B.而少学问者C.博物之书,世人忽略D.收摄案问,具得情理(2)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成分,正确的一项是[  ]A.每于公朝论议,(太祖)常直言正色B.(渊)虽克捷有功,渊窃耻之C.渊请留其本书,而(太祖)不宣露D.(功曹)训以“所学未及……”(3)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A.相土处民,计民置吏——视察土地,处理百姓,统计百姓(数目)安置官吏。B.多其斩获之数者,欲以大武功——虚报斩杀和捕获的敌人数目的原因,是想凭这个来夸大战功。C.禄赐散之旧故宗族——自己的俸禄都赏赐分散给朋友亲戚。D.比方其书,与投书人同手——以那封信作比照物,发现两封信为投书人同一手所写。(4)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从分句间语意关系角度看,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渊以为非首恶,请不行刑②太祖从之,赖渊得生者千余人③太祖大悦,迁魏郡太守④此郡既大,今在都辇,而少学问者⑤居列卿位,布衣蔬食[  ]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⑤C.①/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5)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曹操推行屯田制时,派国渊主管屯田事,在这期间,他恪尽职守,尽心尽力,五年中仓廪丰实,百姓努力耕作,安居乐业。B.田银、苏伯在河间谋反被打败后,田、苏两人的余党也都应处以死刑,但国渊认为他们是从犯,请求曹操从宽处罚,保全了他们的性命。C.按照旧例,战事取胜后,斩获敌人的数目要“以一当十”的记录在破贼文书上以扩大战绩,而国渊如实记录上报,以为虚报不诚实,以之为耻。D.国渊足智多谋,利用“缓兵之计”,以请能教读《二京赋》的老师为名找到了匿名投书的“诽谤者”,从而使案情真相大白。(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渊以为非首恶,请不行刑。(2)布衣蔬食,禄赐散之旧故宗族。

网友回答

答案:1.C;2.B;3.B;4.C;5.C;解析:(1)A项无私:无私念偏私;B项学问:学习求教;D项情理:实情。(2)A、C、D三项省略的成分皆为“国渊”。(3)A项考虑土地实际情况安置百姓,了解百姓情况来设置官吏;C项所得的俸禄和赏赐都分给朋友亲戚;D项比较两封信的笔迹,发现皆为投书人所写。(4)①为因果,②③为承接,④⑤为转折(5)国渊以叛贼在封城之内为耻,而不是以不诚实为耻。(6)  参考答案:(1)国渊认为他们(或这些人)不是首恶分子,请求不要对他们执行死刑。(重点译出省略成分“他们”“这些人”“执行死刑”。)  (2)穿布衣吃素食,把俸禄赏赐都分给亲戚朋友。(重点词语:“穿布衣,吃素食”,名词作动词;“把俸禄赏赐都分给……”。)  参考译文:国渊字子尼,乐安国盖县人。曾拜师事奉郑玄。后来与邴原、管宁等人到辽东郡躲避兵乱。返回故乡以后,受太祖征召任司空掾属;每每在曹公府上议论政事,常常正色直言,退朝后再无私议。太祖想要广泛地兴办屯田,让国渊主管这项事务。国渊屡次陈述应当减损增益的项目,考察土地,安置民众,计算百姓数量,设置官吏,明确考核的办法,五年的时间里,就使粮仓丰实,百姓竞相勉励,乐于从事这项事业。太祖征讨关中,让国渊任居府长史,总管留守事宜。田银、苏伯在河间谋反,田银等人被打败,余党人数不少,按律都当伏法,国渊认为这些人不是首恶分子,请求不对他们执行死刑。太祖听从了他的意见,依赖国渊这个建议得到活命的有一千多人。写战胜贼兵的文书,旧例往往夸大,以一为十,到了国渊上报斩杀首级数量的时候,实有多少就报多少。太祖询问原因,国渊说:“征讨境外敌寇时,多报斩首捕获士兵数量,是想要夸大战绩,用意在于显示给百姓去看、去听。而河间在我国境之内,田银等人叛逆,虽然制胜有功,但我私下里仍为这事感到耻辱。”太祖很高兴,提升国渊为魏郡太守。  当时有人写匿名信讽刺朝政,太祖痛恨这种举动,很想知道写信人是谁。国渊请示把原信留下,而不把它宣传泄露出去。那封信很多地方引用了《二京赋》的内容,国渊敕令功曹说:“这个郡本来很大,现在虽是首都,却少有喜好学问的人。你选择聪明有知识的年轻人,我想派他们去拜师学习。”功曹选派了三个,国渊在派遣前先召见了他们,教训说:“你们学习的东西还不广泛,《二京赋》是博学多识的书,世上人忽略了它,很少有能讲解它的老师,你们可以去找寻能读懂它的人,向他请教。”他又秘密地告诉他们自己的真实意图。花了十来天时间就找到了能读《二京赋》的人,三人就去拜师。官吏趁机请那个人写了一纸笺书,与那封信一比较,看出与写信的人是同种笔迹。随即把那人拘捕审问,得到了全部事实真相。国渊被升为太仆。国渊虽然位居列卿,但是仍穿布衣吃素食,把俸禄赏赐都分给亲朋故旧,自己保持着谦恭节俭,最后死在官任上。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