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图1和图2中A、B两种物质和氢氧化钙的溶解度曲线回答问题.
(1)分析图1,t1℃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关系为A______B(填“>”、“<”或“=”),要使A、B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①______;②______.
(2)分析图2,在冬天气温为5℃时配制的氢氧化钙饱和溶液,在夏天气温为38℃时(水的蒸发或略不计),可能出现的情况是______?(从外观现象、溶质质量、溶质质量分数三方面描述).
(3)将t2℃时等质量的A、B饱和溶液降温到t1℃后,溶质质量分数较大的是______.
网友回答
解:(1)分析图1,t1℃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关系为A<B,由于AB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要使A、B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可采用增加溶剂、升高温度的方法;
(2)分析图2可知: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在冬天气温为5℃时配制的氢氧化钙饱和溶液,在夏天气温为38℃时(水的蒸发或略不计),可能出现的情况是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减小,析出晶体,溶液变浑浊,溶质减少,而溶剂的质量不变,故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
(3)AB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所以将t2℃时等质量的A、B饱和溶液降温到t1℃后,均析出晶体,由于饱和时质量分数的计算式×100%,即溶解度大则溶质的质量分数大,降温至t1℃后,B的溶解度大于A的溶解度,故溶质质量分数较大的是B;
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