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侯祠对联的注释,岳飞书写出师表的目的

发布时间:2020-07-11 15:03:05

武侯祠对联的注释,岳飞书写出师表的目的

网友回答

武侯祠对联
  1.勤王事大好儿孙,三世忠贞,史笔犹褒陈庶子;
  .出师表惊人文字,千秋涕泪,墨痕同溅岳将军。
  2.文章与伊训说命相表里;
  经济自清心寡欲中得来。
  3.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
  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这副对联,语意简略明白,但文采照人,叙事寓情,颇富哲理。怀古喻今,感时叹世,抒情寄怀,深深地打动着每个读者的心,教育历代执政者以治军治国的道理[1]
  注释
  1、.三世忠贞: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病逝于武功五丈原。亮子瞻“外不负国,内不改父之志,忠孝存焉。”与邓 艾战 于绵竹(今四川德阳黄曲镇),战败阵亡。时年三十七岁。瞻子尚亦在保卫绵竹的战斗中英勇就 义。 尚当时 仅为弱冠之年。
  陈庶子:陈寿作过“庶子”官职。
  岳将军:岳飞挥泪书写“出师表”。岳飞书后题跋“绍兴戊午秋八月望前,过南阳,谒武侯祠,遇雨,遂宿于祠内。更深秉烛,细观壁间昔贤所赞先生文祠、诗赋及祠前石刻二表,不觉泪下如雨。是夜,竟不成眠,坐以待旦。道士献茶毕,出纸索字,挥涕走笔,不计工拙,稍舒胸中抑郁耳。岳飞并识"
  2、朱熹:“(孔明)正大之气,经纶之蕴,固已得于天资,然窃其智虑之所以日益精明,威望之所以日益隆重者,则寡欲养心之助为多焉。”第二联的下联就是朱熹评论的表达。

网友回答

岳飞《出师表》,草书。据欧阳辅《集古求真》考定,此作为明成化,弘治年间白麟所伪托,岳飞的真迹目前无存。
  《前出师表》是诸葛亮于公元227年率军北伐前,给皇帝刘禅的一份奏章。表示,自己受刘备三顾之恩,托孤之重,一定要为“兴复汉室”竭忠尽智,效死不渝。《后出师表》是在街亭失利后,诸葛亮又一次上疏的一份表文。流传千古的名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即出此表中。
  关于岳飞书写《出师表》事由,南宋绍兴八年(1138年)八月,攻打金兵的岳飞路过南阳,谒武侯祠,岳飞在“跋”中写道:“绍兴戊午秋八月望前,过南阳,谒武侯祠,遇雨,遂宿于祠内。更深秉烛,细观壁间昔贤所赞先生文祠、诗赋及祠前石刻二表,不觉泪下如雨。是夜,竟不成眠,坐以待旦。道士献茶毕,出纸索字,挥涕走笔,不计工拙,稍舒胸中抑郁耳。岳飞并识。”有人说这是后人的传说,史籍也无岳飞来南阳武侯祠题词的记载。
  除了南阳市武侯祠,全国各地武侯祠和岳飞纪念馆都有《出师表》石刻。成都武侯祠进二门,长廊壁上,嵌有岳代写的前后
  《出师表》石刻。石碑共37块,每块高63厘米,宽58厘米,刻工精良。
  杭州岳飞纪念馆是岳飞的长眠之地。墓院内有南北两侧碑廊,共陈列碑刻127块。北廊陈列着岳飞像和手迹,有脍炙人口的《满江红》词和岳飞书的《前后出师表》。
  陕西省岐山县城南五丈塬,是诸葛亮几十年南征北战中最后一个战场。诸葛亮死后,唐初便有人在此立庙,殿内东西两壁镶嵌的40块二尺见方的岳飞书诸葛亮前后《出师表》石刻。
  四川省云阳县城张飞庙也有岳飞草书《前出师表》刻石,光绪二十九年(1903)清学部主事彭聚星出其旧藏,袁筱坞学士秦中石刻拓本的善本和他在开封寻得的另一精拓本,两相互校以后,由名手张仲雅勾勒上石,住持僧瘦梅上人督工,聘请著名雕刻艺术家何今雨历420多个日夜精镌细刻而成。
  四川青城山主庙——天师洞现存殿宇建于清末,规模宏伟,其主殿——三皇殿两廊有岳飞书“前后出师表”刻石。
  青岛市崂山区档案馆收藏有岳飞书《前后出师表》、宋四家拓本。河南大学图书馆馆藏金石拓片中的一些精品,其中也有早期拓制岳飞手书《前后出师表》等。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