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在写出师表时,为什么会泪如雨下,挥,岳飞《跋》的翻译

发布时间:2020-07-11 15:02:57

岳飞在写出师表时,为什么会泪如雨下,挥,岳飞《跋》的翻译

网友回答

这是传说他草书书写《出师表》.资料如下:关于岳飞书写《出师表》事由,南宋绍兴八年(1138年)八月,攻打金兵的岳飞路过南阳,谒武侯祠,岳飞在“跋”中写道:“绍兴戊午秋八月望前,过南阳,谒武侯祠,遇雨,遂宿于祠内.更深秉烛,细观壁间昔贤所赞先生文祠、诗赋及祠前石刻二表,不觉泪下如雨.是夜,竟不成眠,坐以待旦.道士献茶毕,出纸索字,挥涕走笔,不计工拙,稍舒胸中抑郁耳.岳飞并识.”有人说这是后人的传说,史籍也无岳飞来南阳武侯祠题词的记载.

网友回答

白话释义:
  绍兴戊午秋八月望前,我路过南阳,专程拜谒诸葛武侯祠堂,遇到大雨,当天于是就住宿在祠内。夜深我手持蜡烛,细细查看墙壁间过去的先贤们所写的赞美诸葛先生的文祠、诗赋及祠前石刻二表的一些文字,我不禁泪如雨下。
  这一夜,我整夜未能睡着,坐着等待天亮。等天亮道士来献完茶,道士们拿来了宣纸请我题字,我挥泪挥笔写就,不再计较写得好孬,而是稍稍抒发胸中抑郁。岳飞书写并以此记住此行。
  原文:
  绍兴戊午秋八月望前,过南阳,谒武侯祠,遇雨,遂宿于祠内。更深秉烛,细观壁间昔贤所赞先生文祠、诗赋及祠前石刻二表,不觉泪下如雨。
  是夜,竟不成眠,坐以待旦。道士献茶毕,出纸索字,挥涕走笔,不计工拙,稍舒胸中抑郁耳。岳飞并识。
  此文出自元朝·丞相脱脱所写的《宋史》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元初,元世祖忽必烈就曾诏修宋史,但因体例、年号不一而未成。
  元顺帝至正三年(1343年)三月,下令修辽、金、宋三史。铁木儿塔识、贺惟一、张起岩、欧阳玄等七人任总裁官,还有史官斡玉伦徒、泰不华、于文传、贡师道、余阙、贾鲁、危素等23人,脱脱于至正四年五月(1344年)辞职,中书右丞相阿鲁图继任,阿鲁图虽名为都总裁,但不谙汉字。
  至正五年(1345年)十月成书,只用了两年半的时间。至正六年(1346年)在江浙行省予以刊刻。
  人物背景:
  岳飞从二十岁起,曾先后四次从军。自建炎二年(1128年)遇宗泽至绍兴十一年(1141年)止,先后参与、指挥大小战斗数百次。金军攻打江南时,独树一帜,力主抗金,收复建康。绍兴四年(1134年),收复襄阳六郡。
  绍兴六年(1136年),率师北伐,顺利攻取商州、虢州等地。绍兴十年(1140年),完颜宗弼毁盟攻宋,岳飞挥师北伐,两河人民奔走相告,各地义军纷纷响应,夹击金军。岳家军先后收复郑州、洛阳等地,在郾城、颍昌大败金军,进军朱仙镇。
  宋高宗赵构和宰相秦桧却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催令班师。在宋金议和过程中,岳飞遭受秦桧、张俊等人诬陷入狱。
  1142年1月,以莫须有的罪名,与长子岳云、部将张宪一同遇害。宋孝宗时,平反昭雪,改葬于西湖畔栖霞岭,追谥武穆,后又追谥忠武,封鄂王。在宋、元、明三朝,备受尊崇。
  岳飞是南宋杰出的统帅,他重视人民抗金力量,缔结了“联结河朔”之谋,主张黄河以北的民间抗金义军和宋军互相配合,以收复失地。
  治军赏罚分明,纪律严整,又能体恤部属,以身作则,率领的“岳家军”号称“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打掳”。金军有“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评语,以示对岳家军的由衷敬佩。
  岳飞的文才同样卓越,其代表词作《满江红·写怀》是千古传诵的爱国名篇,后人辑有文集传世。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