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杏林子的《生命 生命》.,急需!!!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杏林子《生命 生命》原文

发布时间:2020-07-11 15:13:57

阅读杏林子的《生命 生命》.,急需!!!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杏林子《生命 生命》原文

网友回答

一、整体把握
  
   作者呼唤“生命,生命”,表达自己强烈的生命意识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愿每个人珍视生命,坚强勇敢,让有限的生命发挥出无限的价值,让人生更有意义,更有光彩。e68a84e799bee5baa6e997aee7ad9431333332623933
  
   二、问题研究
  
   1.三个事例蕴含的意思分别侧重哪一方面?对人生的三点思考分别侧重哪一方面?
  
   研究这个问题是一种辨析,经过辨析,理解就深刻了,就不至于囫仑吞枣了。
  
   开头写小飞蛾是什么意思呢?可以有两种理解,一是不要伤害生命,一是生物都有强烈的生之欲望。从全文看,写的不是怎样对待小动物,而是生命本身,所以第一种理解不对,第二种理解才是对的。小飞蛾的生命面临着严重威胁,它极力挣扎。其实这种挣扎几乎是无用的,假如“我”想弄死它,它是逃不了的。虽是无用的挣扎,也要挣扎,可见生物都有强烈的生的欲望,无论怎样危险,都不会放弃求生的努力。也就是说,生命都是自我珍视的。小小的昆虫都如此,人当然更不用说了。
  
   瓜苗一例,从生命的诞生这个角度去说生命力之强大。这粒香瓜子所处的环境几乎没有生长的条件,墙角的砖缝,没有阳光,没有泥土,而它的萌芽需要“冲破坚硬的外表”,但它还是萌芽长成了一截小瓜苗。作者不禁为它高唱一曲生命的颂歌。
  
   心脏的跳动是生命活动的标志,静听自己心脏的律动,最容易感受自己的生命。有了生命意识,就会严肃地思考人生。作者的思考有三点,是逐步深入的。
  
   第一点思考的是必须对自己负责,好好地使用生命,让人生更有意义。两个“可以……也可以”,说的是两种人生态度,两种人生价值,前者是负责的态度,后者是不负责的态度。
  
   第二点思考回答的是怎样对待生命的短暂,怎样对待生老病死。有的人为人生如梦而消极悲观,有的人为生命短暂而及时行乐,对生命负责的态度则应该“让有限的生命发挥出无限的价值,使我们活得更为光彩有力”。
  
   第三点思考又进一层,是将目标、信念付诸行动了。“绝不让它从我手中白白流失”,就是说,要珍惜生命,珍惜时间,不懈努力。为生命奋斗,“勇敢地活下去”,就是以顽强的意志去战胜各种困难。作者从小病魔缠身,所谓“勇敢地活下去”,具体地说,就是与病魔作顽强的斗争。
  
   2.说小瓜苗“茁壮生长,昂然挺立”,又说“它仅仅活了几天”,是不是有点自相矛盾?
  
   并不矛盾。观察过墙角砖缝的小瓜苗,就知道这并不矛盾。小瓜苗的生长原先依靠香瓜子本身的养分,确实茁壮生长,昂然挺立,但是,它生长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一旦香瓜子本身的养分消耗尽了,就没有新的养分可以吸收,活了几天就夭折了。
  
   练习说明
  
   一 朗读全文,着重朗读最后三段,看作者从三个事例中引发出对生命的哪些思考,试就这些思考再从生活中举出一两个事例。
  
   本题要求练习朗读,把握课文主要意思,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加深理解。举例要切合课文内容,例如雷锋的例子就切合第二点思考,雷锋只活了22岁,他短暂的生命确实发挥出了无限的价值,他确实活得光彩有力。
  
   作者从三个事例中引发出对生命的三点思考。一是必须对生命负责,好好地使用生命,让人生更有意义。二是生命短暂,生老病死无法捉摸,但是,我们可以让有限的生命发挥出无限的价值,使我们活得更为光彩有力。三是要珍惜生命,珍惜时光,不论命运如何,都要勇敢地活下去。
  
   二 将这篇课文跟下面的同题文章比较,你更喜欢哪一篇?为什么?(《生命生命》一文略)
  
   本题进行比较阅读,培养鉴赏能力。沃森的文章与课文所举的第一例,主旨完全相同,课文从三个事例中引发三点思考,沃森的文章则是细致地描写受伤的蜜蜂怎样极力挣扎。有的同学喜欢形象描写与理性思考结合的文章,有的同学喜欢文学色彩比较强的文章,完全可以尊重各人不同的爱好。要求回答“为什么”,要求讲出点理由,可以培养赏析能力。应该答好“为什么”,应该根据见解的深浅程度评定等第。
  
   教学建议
  
   一、改变粗枝大叶的阅读习惯是深入研究的前提。
  
   这篇课文粗懂不难,如果粗枝大叶,以为都懂,以为三个事例说的意思差不多,三点思考说的也差不多,那就会浅尝辄止。应该引导学生准确把握文意,看看三个事例分别侧重哪一方面,三点思考分别提出了哪三个要求,这样学生才会比较细致地研究课文。
  
   二、引导学生抓住主题词或关键词。
  
   读一篇文章、一段文章,善于抓主题词或关键词,就抓住了中心,抓住了精神。例如第一段都是围绕“生之欲望”一语展开的,第二段都是围绕“生命力”一词展开的,抓住了这样的词语,就容易读。
  
   三、教学设计。
  
   指导思想
  
   1.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注重质疑问难,切磋学问,砥砺思想,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好课文。
  
   2.在熏陶感染中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步骤
  
   1.看导语,默读课文,画出各段“主题词”。
  
   如第一段中的“生之欲望”。
  
   2.从把握各段主题词入手,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事例 思考
  
   飞蛾:生之欲望 意义
  
   香瓜子:生命力 价值
  
   心跳:生命 珍视、奋斗
  
   3.借助注释和词典,读一读,写一写。
  
   骚扰小憩茁壮糟蹋庸碌辜负昂然挺立擎天撼地肃然起敬
  
   4.朗读。
  
   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1)各自练读。
  
   (2)点名朗读。
  
   5.质疑问难。
  
   6.问题设计与研讨。
  
   研讨方式:四人合作,全班交流。
  
   (1)三个事例为什么这样排列?为什么前两个事例举的都是小虫子、小瓜苗这样的小生命?
  
   (2)三个事例蕴含的意思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3)小瓜苗仅仅活了几天,说得上“擎天撼地的生命力”吗?
  
   (4)三点思考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7.小结这次质疑与研讨的经验。
  
   8.朗读练习。
  
   9.语言运用:补成一句话。
  
   (1)一只__________不停地在__________飞来旋去,骚扰着我。
  
   (2)_______在__________小憩。
  
   (3)______________令我震惊。
  
   (4)______________令我肃然起敬。
  
   (5)______________昂然挺立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足以擎天撼地。
  
   (7)我可以________也可以___________。
  
   (8)___________庸碌一生。
  
   (9)我应许__________________。
  
   (10)_____________遇福遇祸,或喜或忧,______________。

网友回答

有点晚了:
   生命生命
    我常常想,生命是什么呢? 
    夜晚,我在灯下写稿,一只飞蛾不停地在我头顶上飞来飞去,骚扰着我。趁它停下的时候,我一伸手捉住了它。只要我的手指稍一用力,它就不能动弹了。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飞蛾那种求生的欲望令我震惊,我忍不住放了它!
    墙角的砖缝中掉进一粒香瓜子,过了几天,竟然冒出了一截小瓜苗。那小小的种子里,包含了一种多么强的生命力啊!竟使它可以冲破坚硬的外壳,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地向上,茁壮生长,即使它仅仅活了几天。
    有一次,我用医生的听诊器,静听自己的心跳,那一声声沉稳而有规律的跳动,给我极大的震撼。 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糟蹋它。一切全由自己决定,我必须对自己负责。
    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e5a48de588b6e799bee5baa6e79fa5e9819331333264653464现出无限的价值。于是,我下定决心,一定要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绝对是一样的,我是五年级的,人教版对吧??我也是哦!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