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文“石钟山寻古”中“寻古”的含义是。阅读答案

发布时间:2020-08-04 06:13:18

课文整体把握1.课文“石钟山寻古”中“寻古”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2.作者对苏轼及其《石钟山记》的评价,前后有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变化?作者由此得出一个什么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课文末段,“这石壳究竟有多厚,里边是什么样子,当代至今还没有人进去看过”,句中“当代至今”能否改成“直到目前”?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课文主要运用哪几种表达方式?作者怎样处理这几种表达方式?为什么这样安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网友回答

答案:解析:
1.游览名胜古迹石钟山,探究古人的思想观点2.作者先认为“苏轼敢于冒犯权威,我十分佩服”,“亲自实地考察,并得出当时人们认为正确的结论,尤其使人钦佩”;后又认为“他批评别人简单固陋,自己终不免亦如是,不亦悲乎?”之所以会有变化是因为后人的更为细致的考察,证明了石钟山确定是一座中空如钟的石山。苏轼的考察结论由于季候水文关系而发生错误。作者由此得出的结论是:“事物是复杂的,它们的本质、真相往往被多样的假象掩盖着,要认识它需要一个过程,甚至一个很长的过程。不论是谁,能把这个过程缩短一分,都值得欢迎。”3.不能。“当代至今”对“没有人进去看过”作了时代的限定;而“直到目前”则没有这种限定,意谓从古到今从没有人进去,这与事实不符,上文提到的石钟山考察的历史资料表明,明代罗洪光、清人俞樾、彭雪琴都是进去过的4.议论和叙述、描写三种表达方式。议论与叙述、描写相结合,议论为文章的主体和目的,叙述和描写极为简略,没有过多的展开,它们所涉及的内容与言论对应,是为议论服务的。之所以这样处理,是因为本文的写作主旨是对《石钟山记》中苏轼的行为和观点进行评价,进而阐明认识事物的本质和真相“往往需要一个过程”的道理,这样的处理使文章主题鲜明,有理有据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