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见证为题写作文,求以见证为题的优秀高考作文,越多越好

发布时间:2020-07-10 01:24:04

以见证为题写作文,求以见证为题的优秀高考作文,越多越好

网友回答

突然停电了,周围陷入了一片黑暗,我不知所措地慌了神,忽然想起自己过生日时买的一个杯子形的小香烛。于是我拿出来,将它点着。
  盯着它那微弱的光,我突然想到,在这样一个灯光明亮的年代,它似乎已经没有什么用了。我似乎从来没有注意过蜡烛,只是过生日时将它拿来当作心愿的寄托。而现在,这被我忽略已久的东西却又重新显得重要起来,蜡烛这微不足道的光,也在此时此刻,将我不安的心情转为平静。桌上的合花被烛光将影子投在墙上,是如此清晰。一下子,我看见蜡烛在一点点减小,而在这冬日中,周围的一切似乎被温暖起来。我意识到,这蜡烛竟也是一个生命,也有着生命所具有的特性--爱。 蜡烛的爱不会像糖果一样让你甜到心底,也不会像轻爽的歌让你忘却痛苦,更不会像蓝蓝的天让你开心得笑出声来。它能做的,只是在黑暗中给你一线光明,在寒冷中给你一点温暖。光明和温暖,在有些人眼里是微不足道的。
  但我知道,它是在用它的整个生命去奉献,去爱每一个哪怕并不在乎它的生灵。蜡烛有爱,没有什么可圈可点,可是你却不能忘,当蜡烛把整个生命的爱都奉献给你时,它什么也没有索取,什么也没有抱怨。是的,它流泪了,但那并不是悔恨的泪,不是抱怨的泪,而是走过一生无悔的泪,含笑的泪,即是它曾经给予别人,爱过别人的痕迹。
  烛光依然摇曳着,墙上百合花的影子似乎更清晰了,百合花的香气弥漫着温馨。
  来电了,灯亮了,我却不忍将蜡烛熄灭,于是将灯关上,又只剩下烛光了,我又看到了真正的生命,真正的爱,真正的美丽。

网友回答

见证
  清明,清明节,母亲离世后的第二个清明节。
  我点燃三柱香,默默跪下去,跪在母亲遗像前,跪在母亲面前。窗已经打开,一缕青烟朝窗口缓缓飘移,飘向远在一千多公里外故乡荒凉的山坡,飘去母亲寂静的墓前……
  良久,我站起身,从壁橱深处小心捧出一个长方形浅底纸盒,慢慢打开,凝视和抚摸里面的一块布。我把脸贴了上去,泪水从心底涌起。
  那是极普通的布,是母亲生前用了几十年的一方包袱皮。大约一米见方。白底,仿佛五线谱的五条绿色细线交织出小小的方格,上面等距缀满手指肚大小的树叶和谷粒般的小樱桃。整块布基本完好,只是四个角明显拉长,而且破了,有不规则的小洞和豁口——数十年间,四个角不知在母亲手里拉了多少次,系了多少次,解了多少次,摩挲了多少次……
  一般说来,北方乡亲们大多喜欢红色粉色等更艳更花的布料,而母亲却选择了较为素朴的图案。这是为什么呢?不错,肯定是樱桃,无论锯齿形叶片还是细柄顶端那楚楚可怜的小小的圆果,都显然是家乡最常见的本土樱桃。我想起来了,老屋前后就有这样的樱桃树。前面菜园东南角有一棵,后窗有一棵。樱桃是家乡最先熟的水果。端午节前后,一点点由绿变白,由白变黄,再由黄变红。由黄变红是最让人嘴馋的阶段。忽然某天早上,去园里割韮菜回来的母亲喊我们吃樱桃。但见樱桃用一片向日葵叶子托着,圆圆的,滴溜溜地圆,红红的,娇滴滴地红。张口投到嘴里,甜甜的汁液立刻在舌尖炸开。母亲只是站在旁边笑眯眯地看着。记忆中,母亲从不曾把樱桃放到自己嘴里。我陡然明白了母亲选择这樱桃图案的理由:几十年前那一时刻站在农村供销社柜台前的母亲,眼前一定闪出了自家房前屋后那两棵樱桃树,闪出了樱桃树下她的六个孩子:樱桃脸蛋,樱桃嘴唇,樱桃眼珠……
  我把嘴唇和鼻端慢慢贴在缀满樱桃的包袱皮上。一股久违而又熟悉的母亲身上特有的气味和温馨。恍惚之间,好像钻进了五十多年前漫漫冬夜里讲故事的母亲的被窝,坐在了在炕上低头纳鞋底或缝棉衣的母亲的身旁,穿上了母亲一针一线做的棉衣和棉鞋……。
  父亲和大妹告诉我,这方包袱皮包过所有六个子女的衣服。相继包了几十年,冬天的,夏天的,新的,旧的,破的。但几乎没包过母亲自己的衣服。日子过得最艰难的时候,母亲甚至没有去外婆家穿的单裤,没有冬天穿的棉裤。
  而今,母亲去了,包袱皮空了。一方空了的包袱皮,不再包的包袱皮……
  这是见证吗?是的,这也是见证,母爱的见证。而这是人世间最不需要见证的爱和最为充满爱的见证。参考资料:http://.baidu./question/101283470.html?si=2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