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公谏厉王弭谤阅读答案

发布时间:2020-07-29 13:45:10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 召公谏厉王弭谤   厉王虐,国人谤王。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召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曚诵,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史教诲,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民之有口,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犹其有原隰衍沃也,衣食于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行善而备败,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   王不听,于是国人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于彘。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厉王虐,国人谤王。        谤:诽谤 B、是以事行而不悖。          悖:违逆 C、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  宣:宣传 D、三年,乃流王于彘。        乃:竟然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以告,则杀之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B、是障之也                  巨是凡人,偏在远郡 C、川壅而溃,伤人必多        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D、民不堪命矣                众不能堪,抶而仆之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召公针对厉王的暴虐,大胆劝谏,使得厉王十分生气,于是找来巫师,让他严密监视召公。 B召公提出“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其原因在于“伤人必多”,这从一个侧面体现了召公“以人为本”的执政思想。 C召公认为天子执政,应该广开言路,虚心采纳各阶层人士的批评与建议,这样才能做到行事不悖。 D、面对召公的劝谏,厉王却一意孤行,暴虐执政,让百姓敢怒不敢言,最后终于激起民愤,他自己也落得个身死国灭的下场。 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⑵行善而备败,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                                                                        

网友回答

【小题】B   【小题】D   【小题】B    【小题】译文: ⑴因此,治水者只能疏通河道而使它畅通,治民者只能开导他们而让他们畅所欲言。 ⑵推行百姓认为妥当的,预防人们认为失误的,这才是增加衣食财富的途径啊! 解析: 【小题】 A.直言劝谏;C.公开表达;D.最终) 【小题】 A.就、顺承/判断动词;B.代词,这/判断动词,是;C.顺承关系/假设关系) 【小题】 A.“监视召公”错,应为“谤者”;C.“虚心采纳”错,应为“斟酌取舍”; D.“身死国灭”错,厉王只是被流放) 【小题】译文: ⑴ “是故”“决”“导”“宣”各1分,文意1分 ⑵ “备”“其”“所以”“阜”各1分,文意1分 参考译文   周厉王残暴无道,老百姓纷纷指责他的暴政。召穆公告诉厉王说:“老百姓已不堪忍受暴政!”厉王听了勃然大怒,找来一个卫国的巫师,派他暗中监视敢于指责自己的人。一经巫者告密,就横加杀戮。于是老百姓都不敢随便说话了,路上相见,以目示意,不敢交谈。   周厉王颇为得意,告诉召公说:“我能制止毁谤了,老百姓再也不敢吭声了。”召公说:“你这样做只能堵住人们的嘴啊。可是堵住人民的嘴,比堵塞河流还严重。河道因堵塞而造成决口,就会伤害很多人。倘使堵住老百姓的口,后果也将如此。因此,治水者只能疏通河道而使它畅通,治民者只能开导他们而让他们畅所欲言。所以天子处理政事时,让三公九卿以至各级官吏进献讽喻诗,乐师进献民间乐曲,史官进献有借鉴意义的史籍,少师诵读箴言,无眸子的盲人吟咏诗篇,有眸子的盲人诵读讽谏之言,掌管营建事务的百工纷纷进谏,平民则将自己的意见转达给君王,近侍之臣尽规谏之力,君王的同宗都能弥补、监察国王的过失,乐师和史官以乐歌、史籍加以谆谆教诲,年高望重的师傅再进一步劝诫他,然后,由天子斟酌取舍,付之实施。这样,国家的政事得以实行而不违背常理。人民有口,就像土地上有山水,社会的物资财富全靠它出产;又像高原和低地都有平坦肥沃的良田一样,人类的衣食物品全靠它产生。百姓发表言论,政事的成败得失就都能表露出来。推行百姓认为妥当的,预防人们认为失误的,这才是增加衣食财富的途径啊!老百姓把内心考虑的事说出来,朝廷认为行得通就照着实行,怎么能加以堵塞呢?如果硬是堵住老百姓的嘴,那赞同的人能有多少呢?”   周厉王不听,于是老百姓再也不敢公开发表言论指斥他。过了三年,人们终于把这个暴君放逐到彘地去了。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