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门为什么能成为国家的象征?

发布时间:2020-07-10 15:34:14

如上

网友回答

今天的天安门是国家的象征,地位十分崇高。事实上,从明清两代开始,天安门就已经享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了。那么,天安门究竟是一座怎样的建筑呢?
  天安门是明清两代皇宫的正门,也就是紫禁城的南门。明朝永乐十八年(1420),天安门与紫禁城一起建成,当时只是一座三层五间式的木结构牌楼,名为“承天门”。四十年后,这座并不十分奢华的牌楼毁于雷击引起的火灾。明成化元年(1465),承天门重建。明朝末年,承天门又毁于战火。清顺治八年(1651),清王朝重建并扩大了承天门的规格和形制,将其改名为天安门。
  天安门由城楼和城台两部分组成。城楼东西面阔九间,南北进深五间,这个数字象征着帝王的“九五之尊”。城楼的正面和背面各有36扇菱花门窗,精美无比。天花、斗拱和梁枋上绘制着最高等级的“金龙和玺”彩画。城楼基座围绕以汉白玉栏杆,上面雕刻着莲花宝瓶图案。楼内有60根大红木柱,大气而奢华。屋顶装饰着螭吻、仙人、走兽。城台宽阔而高大,有5个拱形门洞。中间的门洞高大宽阔,只供皇帝出入,左右四个门洞渐次缩小,供王公大臣们行走。城台前有一条金水河,河上架着五座汉白玉石桥,桥的位置正好与五个门洞一一相对。中间的桥宽大舒展,叫做御路桥,栏杆上雕刻的是蟠龙图案。另外的四座桥叫“王公桥”,栏杆上雕刻的是荷花图案。天安门的城楼前后各有一对高大的华表,这是古代人们给君王提意见或用来指路的石柱,后来则演变成了一种装饰性建筑。华表的顶端是一只蹲立的石犼(hǒu),姿态生动,雕刻刀法细腻。有趣的是,城楼后面那对华表上的石犼面向宫内,叫做“望君出”,意思是提醒皇帝不要老待在皇宫里面,要经常走出皇宫,体会民生疾苦。城楼前面华表上的石犼则面向宫外,叫做“望君归”,意为盼望外出的皇帝尽快回宫处理政事。天安门的整体形制和格局充分展示着皇权的威严,强调着帝王的至高无上,彰显着国家与朝廷的辉煌气度。因此,在明清两代,天安门就拥有了无可替代的象征意义。明清两朝,帝王常常在天安门颁布重要诏令。皇帝大婚、将领出征、朝廷公布殿试结果等重大仪式也都在天安门举行。
  1949年10月1日,天安门迎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大典。天安门还被用作国徽图案,拥有了更加重要的历史和政治地位。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