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的“流行音乐”元曲是怎么演唱的?

发布时间:2020-07-10 15:33:46

如上

网友回答

在元代,最流行的文学样式是元曲。曲,顾名思义,写出来是为了唱的。那么,古人是怎么演唱元曲的呢?元曲分散曲和戏曲两种。散曲又分小令和套数,只有一支曲子的叫小令,有多支曲子的叫套数。所谓一支曲子,就是在一个曲牌下的曲词,所谓多支曲子,则是在同一宫调下,多个曲牌下的曲词,有多少个曲牌,就说有多少支曲子。曲牌规定曲词的创作格律,宫调规定曲子的演唱调式。散曲是一种独立存在的诗歌体裁,只适合于清唱表演。元曲中的戏曲就是杂剧,是舞台戏剧的一种。
  杂剧与散曲最大的区别在于,前者有一个完整的故事,故事里有人物形象,有故事情节,后者只是单纯的抒情诗歌。杂剧的一般规制为“四折一楔(xiē)子”,这是元杂剧最常见的剧本结构形式。“一折”相当于现代所说的“一幕”,“楔子”是全剧演出之前,或者折与折之间,一般由小丑演员出来介绍剧情,或者做滑稽动作、说俏皮话,以填补幕布之后换景时的空白。少数作品也有一本分为五折或六折的,还有用两个楔子的。通常一本就是一部戏,个别情节过长的戏,可写成多本,如王实甫的《西厢记》共五本二十一折,很像现代的连续剧。一本戏只有一位主角有唱词,由男主角(正末)或女主角(正旦)一个人歌唱,前者叫末本戏,后者叫旦本戏,其他配角一般只有台词。
  元杂剧标志着我国古代戏曲的成熟,对角色的分类十分清楚,分为旦、末、净、杂。旦包括正旦、外旦、小旦、大旦、老旦、搽旦,正旦是歌唱的主要女演员,其他旦角是次要的女演员。末包括正末、小末、冲末、副末,正末是歌唱的主要男演员,其他末角是次要的男演员。净是地位低下的喜剧性人物,杂是除以上三类以外的其他演员。此外,还有孤(扮官员)、驾(扮皇帝)、卜儿(扮老妇人)、徕儿(扮小仆人)、细酸(扮读书人)等。
  剧本里还为演员的演出标明了“宾白”与“科介”。宾白相当于现代戏曲中的道白或说白,也叫台词。宾白包括两种类型,“宾”是两人或多人的对白,“白”是一个人的独白,也就是自言自语。科介也称科范、科、介,指演唱、宾白以外的表演说明,一是人物的动作说明,二是人物表情的说明,三是表示武打动作,四是指剧中穿插的歌舞动作等。
  说简单一点,元曲中的散曲就像现代舞台上的独唱,杂剧则像剧院里的歌剧表演,各自的唱法与表演都有一套特殊的规定。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