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无书,百事荒芜。什么意思?作者是谁,一日无书,百事荒芜的作者

发布时间:2020-07-11 05:40:51

一日无书,百事荒芜。什么意思?作者是谁,一日无书,百事荒芜的作者

网友回答

意思大是只要一天没有看到书,便没有心情去做其他事了。作者是西晋历史学家、《三国志》的作者陈寿 。
  陈寿(233年—297年),字承祚。巴西郡安汉县(今四川南充)人。三国时蜀汉及西晋时著名史学家。
  陈寿少时好学,师事同郡学者谯周,在蜀汉时曾任卫将军主簿、东观秘书郎、观阁令史、散骑黄门侍郎等职。当时,宦官黄皓专权,大臣都曲意附从。陈寿因为不肯屈从黄皓,所以屡遭遣黜。蜀降晋后,历任著作郎、长广太守、治书待御史、太子中庶子等职。晚年多次被贬,屡次受人非议。元康七年(297年)病逝,年六十五。
  太康元年(280年),晋灭吴结束了分裂局面后,陈寿历经十年艰辛,完成了纪传体史学巨著《三国志》。此书完整地记叙了自汉末至晋初近年间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全貌,与《史记》、《汉书》、《后汉书》并称“前四史”。
  扩展资料
  陈寿的主要著作为《三国志》,《三国志》是一部记载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纪传体断代史。其中,《魏书》三十卷,《蜀书》十五卷,《吴书》二十卷,共六十五卷。记载了从公元220年(魏文帝黄初元年),到公元280年(晋武帝太康元年)60年的历史。
  陈寿是晋臣,晋是承魏而有天下的,所以《三国志》尊魏为正统。在《魏书》中为曹操写了本纪,而《蜀书》和《吴书》则只有传,没有纪。记刘备则为《先主传》,记孙权则称《吴主传》。这是编史书为政治服务的一个例子,也是《三国志》的一个特点。
  陈寿虽然名义上尊魏为正统,实际上却是以魏、蜀、吴三国各自成书,如实地记录了三国鼎立的局势,表明了它们各自为政,互不统属,地位是相同的。
  陈寿所著的《三国志》,与前三史一样,也是私人修史。《三国志》书成之后,就受到了当时人们的好评。陈寿叙事简略,三书很少重复,记事翔实。在材料的取舍上也十分严慎,为历代史学家所重视。史学界把《史记》、《汉书》、《后汉书》和《三国志》合称前四史,视为纪传体史学名著。
  然而,《三国志》也有其不足之处,不可不注意。在叙事时,除了在某些人的纪和传中有矛盾之处外,其最大的缺点,就是对曹魏和司马氏多有回护、溢美之词,受到了历代史学家的批评。另外,全书只有纪和传,而无志和表,这是一大欠缺。
  陈寿还著有《古国志》五十篇,《益都耆旧传》十篇,已佚失。还有《官司论》七篇,依据典章制,讨论应该如何进行改革。又有《释讳》、《广国论》二文。
  《全晋文》还收录有《表上诸葛氏集目录》、《驳虞溥议王昌前母服》。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陈寿

网友回答

出自:西晋历史学家、《三国志》作者陈寿
  意思:一天不读书、不看书的话,其他的事情都做不好。一天没有书看的话,其他的事情就如同荒废的院子一样。
  这句话是陈寿对读书的体会和总结,强调读书的重要性。
  当时同侪将陈寿、李密比喻为子游、子夏,文立比喻为颜回,罗宪比喻为子贡。陈寿研读《尚书》、《春秋》、《汉书》、《史记》等史书,后来担任蜀汉的观阁令史,因不愿曲附权宦黄皓,所以屡遭谴黜。
  扩展资料
  1.陈寿(233年—内297年),字承祚。巴西郡安汉县(今四川南充)人。三国时蜀汉及西晋时著名史学家。
  陈寿,少时勤学,师事同郡学者谯周,在蜀汉时曾任卫将军主簿、东观秘书郎、观阁令史、散骑黄门侍郎等职。当时,宦官黄皓专权,大臣都曲容意附从。
  陈寿因为不肯屈从黄皓,所以屡遭遣黜。蜀降晋后,历任著作郎、长广太守、治书待御史、太子中庶子等职。晚年多次被贬,屡次受人非议。元康七年(297年)病逝,年六十五。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陈寿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