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五霸是怎样演变成战国七雄的呢,春秋五霸到底是谁?

发布时间:2020-07-11 05:40:36

春秋五霸是怎样演变成战国七雄的呢,春秋五霸到底是谁?

网友回答

春秋末年,实际上形成了晋、楚、齐、秦、燕的五强格局, 战国时期,三家分晋后,赵国、魏国、韩国跻身强国之列,战国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七国分别是:秦国、楚国、齐国、燕国、赵国、魏国、韩国。
  三家分晋,指晋国被韩、赵、魏三家瓜分的事件。从公元前633年晋文公作三军设六卿起,六卿一直把握着晋国的军政大权。到晋平公时,韩、赵、魏、智、范、中行氏六卿相互倾轧。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命韩虔﹑赵籍﹑魏斯为诸侯。到公元前376年,魏武侯﹑韩哀侯﹑赵敬侯瓜分了晋国公室。  扩展资料
  “三家分晋”历史意义:
  晋阳之战历时两年左右,以赵、韩、魏三家联合携手,共同攻灭智氏,瓜分其领地而告终。它对中国历史的发展具有较大的影响,智氏一族的存灭,不仅仅关系到晋国一国的局势,更深刻地影响了春秋战国之际整个天下的形势。
  “三家分晋”成为了中国春秋时代和战国时代的分界点。春秋五霸之一的晋国灭亡了,战国七雄中的韩、赵、魏三国产生了,七雄兼并的战国序幕揭开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春秋五霸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战国七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家分晋

网友回答

春秋五霸,一般是指春秋时期参与争霸的最具代表性的五人,各类史家、学者的看法也不尽相同中学历史教科书主要介绍两种最具代表性的:
  《史记索隐》—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荀子·王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
  扩展资料
  霸,政之名,即伯,音转为霸,又称州伯、方伯,即诸侯之长,其职名为会诸侯、朝天子,实为挟天子以令诸侯。春秋时期,天子衰,诸侯兴:周王室势力衰微,权威不再,已经无法有效控制天下诸侯。一些强大的诸侯国为了争夺天下,开启了激烈的争霸战争,相互之间合纵连横、东征西讨,前后共有数位诸侯依次成为霸。  “春秋五霸”是春秋时期特定阶段的历史产物,此时的诸侯争霸战争,为之后的战国时期的兼并统一战争做了先期准备。
  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宋襄公—《史记索隐》 
  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郑庄公—《辞通》
  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越王勾践—《四子讲德论》
  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吴王阖闾—《白虎通·号篇》
  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吴王夫差—《汉书注·诸侯王表》
  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荀子·王霸》
  齐桓公、晋文公、晋襄公、晋景公、晋悼公—《鲒崎亭集外编》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