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题。 韩信击赵,李左车劝陈馀勿与战,馀曰:“今如此避弗击,诸侯谓吾怯,而轻来伐我。”遂与信战,身死国亡。是时,信方为汉将,始攻下魏、代,威声犹未暴白,陈馀易之,尚不足讶。及灭赵服燕,则关东六国既定其四矣。信伐齐,楚使龙且来救。或言汉兵不可当,龙且曰:“吾平生知韩信为人,易与耳。不足畏也,何为而止!”一战而没,项随以亡。;进攻西安、临淄,拔其城,又走其弟蓝,势如破竹。先是,已破尤来、大枪、延岑、彭宠、富平、获索矣。时步所盗齐地半为所得,然步犹曰:“以尤来、大彤十余万众,吾皆即其营而破之。今兵少于彼,又皆疲劳,何足惧乎!”竟出兵大战,兄弟成擒。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龙且、张步岂复识此哉!梁临川王宏①伐魏,魏元英御之,宏停军不前。魏人劝英进拒洛水,英曰:“萧临川虽騃,其下有良将韦、裴②之属,未可轻也。宜且观形势,勿与交锋。”宏卒败退。英之识见非前人可比也。然遂进军围钟离,魏邢峦以为不可,魏主召使还,英表称必克,为曹景宗、韦睿所挫,失亡二十余万人。。《容斋随笔·续笔卷二》 注:①梁临川王宏:指南朝梁临川王萧宏②韦、裴:指韦睿、裴邃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馀易之易:轻视B.进攻西安、临淄,拔其城拔:攻占C.萧临川虽騃騃:聪明D.宏卒败退卒:终于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下列句中括号内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及(韩信)灭赵服燕,则关东六国既定其四矣B.(龙且)一战而没,项随以亡C.(萧宏)未可轻也D.魏主召(邢峦)使还4.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轻敌”言行的一组是:①如此避弗击,诸侯谓吾怯,而轻来伐我②吾平生知韩信为人,易与耳③今兵少于彼,又皆疲劳,何足惧乎④进攻西安、临淄,拔其城,又走其弟蓝,势如破竹⑤宜且观形势,勿与交锋⑥魏主召使还,英表称必克[ ]A.①③④B.②③⑥C.②④⑥D.①②⑤5.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馀与韩信交战,身死国亡之时,韩信刚刚成为汉朝将领,威名还不够显赫,因而陈馀看不起他。B.张步在其所侵占的齐地大半被耿夺取的情况下,他仍然不辨形势,贸然出兵,结果兄弟都成了俘虏。C.萧宏攻打魏国,元英率军抵抗,有人劝他进兵占据洛水流域,他不听劝告,结果大败。D.文中陈馀、龙且、张步的故事都说明了一个道理,即“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网友回答
答案:C;B;D;B;C解析: 1.“騃”是“痴愚”的意思。可用排除法,因为其他三项在中学课本中学过,是正确的。也可以结合原文“萧临川虽騃,其下有良将韦、裴之属,未可轻也”来判断。 2.两个“为”都是介词,“被”的意思。A项第一个“与”介词,跟;第二个“与”动词,对付。C项第一个“之”代词,代萧宏;第二个“之”助词,的。D项第一个“以”副词,相当于“而”;第二个“以”介词,凭 3.应该是魏主召(元英)使还。 4.④表现的是耿善于作战,所向披靡,⑤表现元英冷静镇定,对形势有清醒的认识。含有这两项的不可选,可排除ACD三项。 5.元英虽然没有听从魏人的劝告,但是他对形势的分析是正确的,没有与萧宏交战,造成了萧宏的败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