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窗外的风 王正 看着窗外的风。 等等,风是可以看的吗?应该可以吧,那随着时间飘过的,悠久的风。都市里的人群像躁动的浪涛,不会因为每个人,或者说是伴着浪花浮沉的沙粒而短暂停留。而我们,会不会在飘到下一个入海口时,就忘了自己是从哪来的? 的确,叶子飘落有可能是因为秋的枯黄,但是更有可能是因为……树的不挽留。水里的沙、天上的云、落下的雪,轻得连声音都没有。那么,作为人间的一员,生老病死会不会也像落雪一样——无声无息? 当然不会了,因为人是有感情的。落叶拼命地掉、浪涛放肆地流、雪无声地落,自然而然。自然到连抗拒都不能,叶子记不住树的方向、沙粒找不到最初的岸、雪也不会怀念天空,而人,却不会遗忘了归途。 人,是有记忆的。就是因为这奇妙的东西,把过往堆叠,淡淡地蒙上一层记忆的色彩,飘出一阵阵怀恋的气息。一个你曾去过的地方,无论是童年吹泡泡的花园,少年匆匆踏过的街市,中年时有过的繁华,老年时模糊的视线……只要是出现过的,往往会有美丽的记忆色彩,温柔地笼罩着。 少年人可能没办法理解比自己大上很多岁的人,但是看着只到自己腰际,或是刚到肩膀的孩子,他的眼睛里,总有你能读懂的东西。这大概就是记忆的功劳。 看过的风景,读过的书,喜欢过的音乐,感动过的故事,都会留下痕迹。这痕迹可以轻到被遗留在脑海深处,但是联想起来,却总不会彻底忘记。而我们的思想,其实,也是这一点点喜欢,一点点讨厌,一点点感动留下的回忆,慢慢磨出每个人特有的美丽形态。 所以,当我们被岁月的浪涛,翻覆得晕头转向,却还留有最初的坚持,最初的梦。就是因为有这些宝贵的能量,我们才会不管眼前的风浪,注视着初晴的光,即使只有微微的曙色,还是勇往直前, 而现在的我们,回忆起以前的自己,即使是几分钟之前的,大概也会微微笑,嘴角微微扬,头轻轻地摇。可见,记忆会让我们越来越成熟,却绝对不会让我们忘掉过去,迷失自己。 过去、现在和未来,被奇妙的线牵引,存在着莫名的巧合,惊人的重复。只有记得住过去,才能看得到来来。 透过厚重的玻璃,看自己生活的城市,灯火和以前没什么两样,但窗畔的脸,又多了几分成熟。有时候,不得不感慨时间快得令人揪心。然而,能够把这层烦乱抚平的,只有记忆里天空的颜色。 看着曾经出现过的景象,大概会有模糊的重叠,那是因为留有当时的视线。时光飘过,曾经的身影朦胧,感情骄傲地宣告惊人的改变,但回忆到过去的时候,微微的酸涩就骗不了自己。 太多追不回的、珍贵青春的记,就失落在这个城市的风里。推开窗户,伸手触摸柔桑的空气,隐约知道了风的流向。 (1)下列对本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A.作者认为自然界中落叶、浪涛中的沙粒、雪花不可能记住它们的过往,而人却不可能这样,人是不会遗忘归途的。 B.人是有情感的,一旦触动了记忆这奇妙的东西,它就能给过去的经历蒙上亲切、温馨的色彩,不会有酸涩。 C.少年人可能没办法理解比自己大很多岁的人,却可以从比自己更小的孩子身上依稀看到自己过去的影子。 D.作者谈到过往,说回忆是“模糊的淡色”,也让人感到“时间快得揪心”,可见作者在文中流露出的情绪是悲观消沉的。 E.本文语言清新流畅,富有文采;作者思绪灵动,文章条理清晰,富含哲理,不失厚度,发人深省。 (2)请分析第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3)请结合全文理解“推开窗户,伸手触摸柔柔的空气,隐约知道了风的流向”这句话的内涵。 (4)有人认为“过去的已经过去,就让它过去吧,我们可以轻装上阵,走向未来”,也有人认为“过去的虽已过去,但我们可以在走向未来的岁月中不时回顾”,你的看法呢?请就你认同的一种观点,结合你对本文的理解加以探究。
网友回答
(1)B D (2)放在文首单独成段,醒目,吸引人;照应并扣题目, “窗外的风”是贯穿全文内容的线索,引出下文有关风的联想,所经历的事,美丽的回忆,及由此引发人生哲理的思考。 (3)把自己封闭在窗内,会使自己与许多美好的回忆隔绝,请敞开心扉,去感受那些美好的回忆带来的宝贵能量,就能够找到未来的方向和勇往直前的力量。 (4)开放性答题,言之成理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