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懔字元懔,南阳涅阳人也。八世祖承,永嘉之乱,讨陈敏有功,封...阅读答案

发布时间:2020-07-29 07:59:0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宗懔字元懔,南阳涅阳人也。八世祖承,永嘉之乱,讨陈敏有功,封柴桑县侯,除宜都郡守。寻卒官,子孙因居江陵。父高之,梁山阴令。懔少聪敏,好读书,昼夜不倦。语辄引古事,乡里呼为小儿学士。梁普通六年,举秀才,以不及二宫元会①,例不对策。及梁元帝镇荆州,谓长史刘之遴曰:“贵乡多士,为举一有意少年。”之遴以懔应命。即日引见,令兼记室。尝夕被召宿省,使制《龙川庙碑》,一夜便就,诘朝呈上。梁元帝叹美之。及移镇江州,以懔为刑狱参军,兼掌书记。历临汝、建成、广晋三县令。遭母忧去职。哭辄呕血,两旬之内,绝而复苏者三。每旦有群乌数千,集于庐舍,候哭而来,哭止而去。时论称之,以为孝感所致。梁元帝重牧荆州,以懔为别驾、江陵令。及帝即位,擢为尚书侍郎。又手诏曰:“昔扶柳开国,止曰故人,西乡胙土②,本由宾客。况事涉勋庸③,而无爵赏?尚书侍郎宗懔,亟有帷幄之谋,诚深股肱之寄。从我于迈,多历岁时。可封信安县侯,邑一千户。”累迁吏部郎中、五兵尚书、吏部尚书。初侯景平后,梁元帝议还建业,唯懔劝都渚宫,以其乡里在荆州故也。及江陵平,与王褒等入关。太祖④以懔名重南土,甚礼之。孝闵帝践阼,拜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世宗即位,又与王褒等在麟趾殿刊定群书。数蒙宴赐。保定中卒,年六十四。有集二十卷,行于世。 注:①二宫元会:此指皇帝及太子在元旦朝见群臣的会议。②胙土:帝用来赐封功臣宗室、以酬其勋劳的土地。③勋庸:功勋。④太祖:“太祖”及下文的“孝闵帝”“世宗”分别指北周太祖宇文泰、孝闵帝宇文觉、明帝宇文毓。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除宜都郡守,寻卒官                       寻:不久。       B.梁元帝重牧荆州                              牧:统治。       C.唯懔劝都渚宫                                 都:定都。       D.又与王褒等在麟趾殿刊定群书         刊:刊载。    2.下面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从侧面表现宗懔出色才华的一项是                       (    ) ①乡里呼为“小儿学士”。                    ②之遴以懔应命。即日引见,令兼记室。  ③使制《龙川庙碑》,一夜便就。         ④每有群乌数千,集于庐舍,候哭而来,哭止而去。  ⑤亟有帷幄之谋,诚深股肱之寄。         ⑥梁元帝议还建业,唯懔劝都渚官。          A.①③⑥             B.①②⑤            C.②④⑥             D.③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宗懔从小就文才出众,开口讲话引经据典,被乡里人称为“小儿学士”;梁元帝让他撰写《龙川庙碑》,他一夜写成,第二天早晨呈给皇上,得到皇上梁元帝的叹服赞美。        B.宗懔很有孝心,“遭母忧”时他悲痛欲绝,每次痛哭都引得数千只乌鸦落在他家的屋 顶上,待哭声停止才飞走,当时的舆论都称颂这件事,认为这是宗懔的孝心感动了上苍。        C.梁元帝即位后,对宗懔作了高度评价和赞美,认为有辅佐之功,封他为信安县侯, 赐一千户的封地作为食邑;此后,又连续晋升宗懔为吏部郎中、五兵尚书和吏部尚书。        D.后来,北周太祖宇文泰、孝闵帝宇文觉、明帝宇文毓都很看重宗懔,世宗宇文毓更是多次宴请他。宗懔在保定年问去世,享年六十四岁;有文集二十卷流传于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遭母忧去职,哭辄呕血,两旬之内,绝而复苏者三。    (2)太祖以懔名重南土,甚礼之。

网友回答

1.D(刊:修订。) 2.B(③正面写其才华。④侧面写其孝道,与才华无关。⑥建议定都渚宫,是因为其乡里在荆州,与才华无关。) 3.A(“诘朝呈上”的“上”与“呈”同义,“呈上”“送上”之意,而不是“皇上”;另:此时梁元帝尚未“即位”,故不是“皇上梁元帝”) 4.(1)(后来)宗懔的母亲去世,他辞去官职(回家守丧),每次痛哭就会哭到吐血为止,二十天内,哭死过去又苏醒过来如此这般地反复了多次(或“多次哭死过去又苏醒过来”) (2)太祖(宇文泰)因为宗懔在南方享有盛名,就非常礼貌地对待他(或“给予他很高的礼遇”)。 【参考译文】     宗懔字元懔,是南阳涅阳人。宗懔的八世祖宗承,因在永嘉之乱时,讨伐陈敏有功,被赐封为柴桑县侯,并任命为宜都郡守,不久即在任职期间去世了(或“死于官任上”),他的子孙后代因此也就在江陵定居了下来。宗懔的父亲宗高之,在(南朝)梁时作过山阴县令。宗懔少年时代就很聪明勤勉,喜爱读书,日夜苦读,不知疲倦。他开口讲话就引经据典,乡里人都称他为童子学士。梁普通六年,宗懔被荐举应试秀才,因为赶不上皇帝和太子在元旦朝见群臣的仪式,所以考试全部被取消了。梁元帝在镇守荆州时,曾对长史刘之遴说“:寻乡有很多品学兼优的读书人,请给我推举一位有作为的少年。”刘之遴应命推荐了宗懔。当天,刘之遴即将宗懔介绍给梁元帝,梁元帝让他(宗懔)兼作记室。曾经有一天的傍晚,宗懔被召留在官署,梁元帝让他撰写《龙川庙碑》,宗懔只一夜就写成了,第二天早晨呈给元帝。元帝十分叹服赞美他。到元帝转而镇守江州的时候,他把宗懔任命为刑狱参军,兼作掌书记。而后,宗懔又先后担任了临汝、建成和广晋三县的县令。(后来)宗懔的母亲去世,他辞去官职(回家守丧),每次痛哭就会哭到吐血为止,=-t-~内,哭死过去又苏醒过来如此这般地反复了多次(或“多次哭死过去又苏醒过来”)。(当他悲泣痛苦的时候)总有数千只乌鸦落在他家的屋顶上,每次都是等到他哭泣的时候飞来,哭声停止后又飞走。当时的舆论都称颂此事,认为这是宗懔的孝心感动了上天的结果。梁元帝重新统治荆州后,任宗懔为别驾、江陵县令。到元帝即位称帝时,宗懔又被擢升为尚书侍郎。后来,梁元费在亲手撰写的诏书中写道:“昔日在扶柳之地创建国家的时候,受到封赏的人只有故旧朋友;西乡这片帝王用以赐封功臣、酬劳勋绩的土地,原本也由宾客来享用。何况事情涉及到有功的人,怎么能反而不赐爵封赏呢?尚书侍郎宗懔,屡屡表现出运筹帷幄的谋略,确实深有辅佐之才。他跟随我一直到老,经历了无数的岁月。可以封他为信安县侯,赐一千户的封地作为他的食邑。”此后,宗懔被连续晋升为吏部郎中、五兵尚书和吏部尚书。当年,侯景之乱被平定后,梁元帝与群臣商议返回建业,(多数人都希望在那里定都)只有宗懔劝谏元帝定都渚宫,因为他的家乡在荆州的缘故。到(西魏军)平破江陵之后,宗懔与王褒等人(被虏),向西进入函谷关(到了西魏国都长安)。太祖(宇文泰)因为宗懔在南方享有盛名,就非常礼貌地对待他(或“给予他很高的礼遇”)。北周孝闵帝宇文觉废魏帝登基称帝后,封宗懔为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世宗明帝宇文毓即位,又(令)宗懔与王褒等人在麟趾殿修定各种书籍。他还多次蒙受世宗的宴请。宗懔在保定年间去世,享年六十四岁。他有文集共二十卷,流传于世。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