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卢承庆,字子馀,幽州琢人。父赤松,为隋河东令,与高祖雅故。闻兴兵,迎见霍邑,拜邢台兵部郎中。承庆美仪矩,博学而才,少袭爵。贞观初为秦州参军,入奏军事,太宗伟其辩,擢考功员外郎,累迁民部侍郎。帝问历代户牌,承庆叙夏商至周隋增损曲折,引据该详,帝嗟赏。俄兼俭校兵部侍郎,知五品选。辞曰:“选事在尚书,臣掌之,为出位。”帝不许曰:“朕信卿,卿何不自信?”历雍州别驾、为尚书左丞。高宗永徽时,坐事贬简州司马,阅岁改洪州长史。帝将幸汝汤泉,故拜汝州刺史。显庆四年,以度支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坐调非法,免。俄拜润州刺史,以金紫光禄大夫致仕。卒,临终诫其子曰:“死生至理,犹朝有暮,吾死敛以常服,晦朔无荐牲,葬勿卜日,器用陶漆,棺而木椁,坟高可识,碑志著官号年月,无用虚文。”赠幽州都督,谥号曰定。初,承庆典选校百官,有一官督漕运,遭风失米,承庆考之曰:“监运损粮,考中下。”其人容色自若,无言而退。承庆重其雅量,改注曰:“非力所及,考中中。”亦无喜容,亦无愧词。承庆嘉之,又改曰:“宠辱不惊,考中上。”其能著人善,类此。 (《新唐书·卢承庆传》) 李笠翁曰:卢承庆之屡易判语,乃出于怜才热肠,然心可佳,而事不可法,虑开后世展转之门也。凡有自通贿赂而易下考为中、中考为上者,皆曰:“我欲为卢承庆耳。”是知公者即私之门,利者即弊之窦也。无论私弊不可为,即示公兴利之事,亦不得擅创于成法之外耳。 (清·李渔《笠翁别集》)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与高祖雅故 雅故:故交,旧友 B.承庆美仪矩 仪矩:仪表态度 C.以金紫光禄大夫致仕 致仕:获得官位 D.引据该详,帝嗟赏 该详:完备详细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现卢承庆品德高尚的一组是( ) ①入奏军事,太宗伟其辩 ②承庆叙夏商至周隋增损曲折,引据该详 ③辞曰:“选事在尚书,臣掌之,为出位。” ④帝将幸汝汤泉,故拜汝州刺史 ⑤吾死敛以常服,晦朔无荐牲 ⑥又改曰:“宠辱不谅,考中上。” A.①③⑤ B.③⑤⑥ C.②④⑥ D.①②⑤ 3.下面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卢承庆的父亲在高祖兴兵后,拜官为行邢兵部郎中;承庆很小就承袭了父亲的爵位,但他在仕途上并非一帆风顺,几次因事遭贬。 B.卢承庆任秦州参军时,入朝奏报军事情况,很善于言辞,受到太宗赏识,不久就被提拔为检校兵部侍郎,掌管五品官员的选拔。 C.卢承庆对生死看得透,临死告诫儿子,他死后丧事从俭,墓志只要写明所任官职生卒年月即可,不要那些虚浮夸耀的言词。 D.李渔认为卢承庆本心是好的,是为了爱惜人才,这一点与《新唐书》作者认识并不一致。但是又认为卢承庆做事无视法律,对后世产生了消极影响。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死生至理,犹朝有暮,吾死敛以常服,晦朔无荐牲 (2)卢承庆之屡易判语,乃出于怜才热肠,然心可佳,而事不可法,虑开后世展转之门也
网友回答
1.C(辞去官职) 2.B(①②表现他有才干;④只说明皇上信任他。这些不是品德高尚的表现) 3.D(是一致的,并非无视法律) 4.(1)生死是人生的常理,就像有清晨有黄昏一样,我死后用平常的服饰装殓,初一、十五不要杀牲祭奠。 (2)卢承庆几次更改考评等级,是出于怜惜人才的好意,但他的心意虽值得嘉奖,行为却不可效仿,恐怕会让后世人大开反复无常的风气。 参考译文: (一)卢承庆,字子馀,幽州琢县人。父亲卢赤松,担任隋朝河东的县令,与唐高祖(李渊)是故交。听说高祖兴兵反隋,卢赤松到霍邑迎见(高祖),被授官,担任邢台兵部郎中。卢承庆容貌俊美,仪态大方,学识渊博,而且有才能,很小的时候就继承了父亲的爵位。贞观初年担任秦州的参军,上朝奏报军事情况,太宗认为他善于言辞,提升他为考功员外郎,几次升迁至民部侍郎。太宗询问历朝历代的户籍情况,卢承庆从夏商周一直说到北周、隋朝,人口的增加、减少以及其中的起伏变化,引经据典,非常具体详细,太宗大加赞赏。不久又兼任检校兵部侍郎,掌管五品官的选用。卢承庆推辞说;“选用官员的事情是尚书省的职责,我掌管是越权。”太宗不同意,说:“我相信你,你为什么不相信自己呢?”又任过雍州别驾、尚书左丞等官职,唐高宗永徽年间,犯事获罪,被贬为简州司马。一年后改任洪州长史。高宗要到汝州汤泉去,所以卢承庆被调任汝州刺史。显庆四年,为度支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官职),又因不舍规定而被罢免。不久被拜为润州刺史,在金紫光禄大夫的位置上,因老而交还政事。临死时告诫他的儿子说:“生死是人生的常理,就像有清晨有黄昏一样,我死后用平常的服饰装殓,初一、十五不要杀牲祭奠。不要用占卜的方式选择下葬的日子,陪葬的器物就是陶器漆器,棺木就用一般的木头。坟墓的高度能够审识就可以了,墓碑上写上任职和生卒年月就可以了,不写那些虚浮夸耀的言词。”卢承庆死后官加幽州都督,谥号为“定”。当初。卢承庆管考评选拔百官的时候,待考的官员中,有一个主管漕运的官员因遇大风而损失漕运米粮,卢承庆考定为:“漕运损失粮食评为中下级”。那人脸色自若,不解释就退去了。卢承庆欣赏那人有宽宏气度,改批为:“天灾不是凭借个人的力量所能避免的,评为中中级。”那个人仍既没有高兴的神采,也没有惭愧的言词。卢承庆对他很是嘉许,他又改注为:“宠辱不惊,评为中上级。”他能表彰别人的优点,就像这样。 (二)李笠翁说:“卢承庆几次更改考评等级,是出于怜惜人才的好意,但他的心意虽值得嘉奖,行为却不可效仿。恐怕会让后世人大开反复无常的风气。”大凡那些收受别人的贿赂,把下等考评改为中等,中等考评改为上等的人,都会说:“我想当卢承庆罢了。”从这里可以看出,为公事也为私事提供了方便之门,对国家有利的事也可以成为对国家有弊的突破口。不要说为自己损害国家的事不能做,即使是为公兴利的事情,也不能擅自改变现成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