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1~7题。 (虞)寄字次安,少聪敏。年数岁,客有造其父者,遏寄于门,嘲曰:“郎子姓虞,必当无智。”寄应声曰:“文字不通,岂得非愚!”客在惭。入谓其父:“此子非常人,文举之对①,不为过也。”及长,好学,善属文。性冲静②,有栖遁之志。弱冠,举秀才,对策高第③,起家④梁宣城王国左常侍。 大同中,尝骤雨,殿前往往有杂色宝珠,梁武观之,甚有喜色。寄因上《瑞雨颂》。弟谓寄兄荔曰:“此颂典裁⑤清拔,卿之士龙也,将如何擢用?”寄闻之,叹曰:“美盛德之形容,以申击壤⑥之情耳,吾岂买名求士者乎!”乃闭门称疾,唯以书籍自误。 岳阳王登为会稽太守,寄为中记室,领郡五官椽。在职简略繁苛,务存大体,曹局之内,终日寂然。 (《南史·卷六十九》)【注】①文举之对:孔融字文举,“建安七子”之一,十岁随父到京师,自访名流。太中大夫陈炜曾戏弄他说:“人小而聪了,大未必奇。”孔融随即反唇相讥:“观君所言,将不早慧乎?”世人称其才智。②冲静:淡泊宁静。③对策高第:测试成绩最好。④起家:离开家出任官职。⑤典裁:典雅简约。⑥击壤:古代一种投掷游戏。1.下列句子中,“因”的用法与“寄因上《瑞雨颂》”的“因”相同的是( )A.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B.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C.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D.因宾客至相如门谢罪2.对句中加线词解释正确的是( )①殿前往往有杂色宝珠②此子非常人A.①经常 ②特殊的B.①经常 ②不是平常的C.①处处 ②不是普通的D.①到处 ②不合常规的3.“在职简略繁苛”中,“简略繁苛”的意思是( )A.生性简朴,做事不怕麻烦B.简化繁琐的法律C.简化繁琐的法律,废除苛捐杂税D.简化繁琐的法令和严酷的政令选出对下列各句的正确解释。4.文字不通,岂得非愚( )A.你连字都不认识,怎能不愚笨呢B.我连字都不认识,怎能不愚笨呢C.你连话都说不通,哪能不愚笨呢D.我连话都说不通,哪能不愚笨呢5.有栖遁之志( )A.心存隐退的念头B.心存隐居的念头C.有辞官归居的想法D.有施展抱负的志向6.美盛德之形容( )A.赞美具有高尚品行的体态和容貌B.形容雨后的景象,赞颂帝王的业绩C.赞美帝王的丰功伟绩和高尚的品行D.描写自然的景象,歌颂美好的事物7.下面是对本文的分析或评价,其中不正确的是( )A.虞寄聪明过人,才华出众,淡于名利B.叙事中寓褒贬,突出虞寄淡泊宁静不与俗同的品性C.叙事中寓褒贬,歌颂虞寄的铮铮铁骨和浩然正气D.寄虞聪敏过人,才能出众,做事干练,不与俗同
网友回答
答案:B;C;C;C;B;A;C解析:1.本题考查虚词“因”的一词多义。A.趁机;B.于是,便,就;C.凭借;D.带领。 3.本题考查词义的理解。“简略繁苛”是“简繁略苛”。 4.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结合语境“客大惭”,可知“文字不通”的主语应是“客”,你。“文字”,说话。 7.本题考查对文意的综合概括能力。C项“歌颂虞寄的铮铮铁骨和浩然正气”与原文不符。 提示:2.本题考查词语的古今异义。①处处,例如《项脊轩志》“墙往往而是”。②不是普通的,不一般。 5.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栖遁”即隐居遁世。此前并未做官,所以不存在“辞官”“隐退”的意思。 6.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盛德”,高尚品行。“形容”,体态、容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