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侯论(节选)阅读答案

发布时间:2020-08-04 07:11:43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题。(15分)留侯论(节选)苏 轼古之所谓豪杰之士,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而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以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好。夫子房受书于圮上之老人也好,其事甚怪;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隐君子者,出而试之?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皆圣贤相与警戒之义,而世不察,以为鬼物,亦已过矣。楚庄王代郑,郑伯肉袒牵羊以逆。庄王曰:“其主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遂舍之。勾践之困于会稽,而归臣妾于吴者,三年而不倦。且夫有报人之志,而不能下人者,是匹夫之刚也。夫老人者,以为子房才有余而忧其度量之不足,故深折其少年刚锐之气,使之忍小忿而就大谋。何则?非有平生之素,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而命以仆妾之役,油然而不怪者,此固秦皇之所不能惊,而项籍之所不能怒也。观夫高祖之所以胜,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项籍惟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敝。此子房教之也,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由是观之,犹有刚强不能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线的词语。     ①匹夫见辱    ②郑伯肉袒牵羊以逆    ③其主能下人    ④使之忍小忿而就大谋    ⑤轻用其锋    ⑥养其全锋而待其敝   2.第一段中,作者提出豪杰之士“必有过人之节”是指什么,解说不当的一项是__________。    A.在受辱时能“拔剑而起,挺身而斗”。    B.能做到“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C.具有“大勇”的品质。    D.具有“能忍一般人所不能忍耐”的意志。3.那位老人故意把鞋子丢在圮下,命子房下去拾起并叫子房替他穿上,他这样做的用意是_______________。4.作者列举出郑伯__________和勾践___________两个史例,都是为了论证“_______________”的观点。  

网友回答

答案:解析:
1.①见:被。②逆:迎,迎接。③下:名词作动词,向……低头。④就:成就,完成。⑤轻:轻率。⑥敝:疲敝。2.A 3. 故意试试张良的度量,狠狠地磨磨他那种年轻人的火气,使他能够忍受小小的怒气而成就一番大的事业4.袒衣露体牵着牛羊去迎接庄王  三年内自己做吴王的奴仆,夫人做吴王的仆妇  忍小忿而就大谋?(用原文句子也可) 1.     此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 2.     此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能力。A项,“拔剑而起,挺身而斗”,作者认为“此不足为勇也”,是匹夫之勇,不符合作者所提出的“必有过人之节”。 3.     此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能力。 4.     此题考查对文意的综合概括及筛选信息的能力。   提示: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